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受降城

受降城

①西汉太初元年 (前104) 建,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阴山北。一说在乌拉特后旗北。为匈奴降者所居。《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左大都尉欲杀儿单于,遣人来告降汉,乃命因杆将军公孙敖筑受降城,次年,遣浞野侯赵破奴将二万余骑出朔方西北二千余里,期至浚稽山接应,既而单于发觉左大都尉之谋,杀之,发兵击赵破奴,破奴还师,“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方骑围之……军遂没于匈奴。匈奴儿单于大喜,遂遣奇兵攻受降城,不能下,乃寇入边而去。其明年,单于欲自攻受降城,未至,病死”。《汉书·匈奴传》: 甘露三年(前51),呼韩邪单于降汉入朝,“自请愿留居光禄塞下,有急保汉受降城”。汉遣军送出鸡鹿塞。

②唐景龙二年(708)张仁愿于黄河以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用以防御突厥的侵扰。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敖陶窑村古城; 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县南,黄河北大黑河东岸,西去中受降城三百里;西受降城在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东去中受降城三百八十里。其后东西两城均曾改筑。

③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清一统志·太平府》:受降城“在今明江厅(治今明江镇)北五里。明成化间,征交阯受降之所”。


(1)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为接受匈奴投降,汉武帝遣将军公孙敖筑。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东阴山北。(2)唐景龙二年(708年)朔方道总管张仁愿于黄河之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突厥南寇之路。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南;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县南,黄河北大黑河东岸;西受降城在今乌拉特中旗西南乌加河北岸。其后东西两城均曾改筑。


猜你喜欢

  • 砖坪县

    1913年改砖坪厅置,属陕西汉中道。治所即今陕西岚皋县。1917年改名岚皋县。旧县名。1913年由砖坪厅改置,治今陕西省岚皋县驻地城关镇。1917年更名岚皋县,水边淤地称皋,县居岚河之滨,故名。

  • ①古地名。《史记·殷本纪》: 商始祖契 “封于商”,其所在地长期以来有二说: 一说在今陕西商洛县。《集解》 引郑玄曰: “商国在太华之阳。” 皇甫谧曰: “今上洛商是也。” 《正义》 引 《括地志》

  • 沁达兰卡伦

    一作阿鲁沁达兰卡伦。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东,阿拉套山北麓。清《塔尔巴哈台事宜》卷3:沁达兰卡伦“在莫多巴尔鲁克西南六十里”。

  • 满犁国

    即蒲犁国。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三国志》 卷30裴注引 《魏略·西戎传》:“桢中国、莎车国、竭石国、渠沙国、西夜国、依耐国、满犁国、億若国、榆令国、捐毒国、休脩国、琴国皆并属疏勒。”

  • 朵儿必河卫

    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左侧阿姆贡河支流噶勒毕河流域。后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所不详,辖区约今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左侧阿姆贡河支流噶勒毕河

  • 元辰山

    即今江西都昌县北苏山。《寰宇记》卷111南康军都昌县:元辰山,“道书第五十一福地。又名苏山,晋苏耽居此”。

  • 敖东城

    即今吉林敦化市。清光绪七年十二月(1882) 置敦化县于此。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敦化县,土名敖东城,又名阿克敦城。敖东,满语本音作鄂多哩,又称阿克敦。设治时语言附会,因名敦化。”在今吉林敦化市

  • 北兖州

    ①东晋义熙六年(410)刘裕灭南燕,复兖州旧地,因南方已有兖州,改旧兖州为北兖州。治所在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山以南汶、泗流域及鲁西平原,河南滑县、延津、杞县以东地区。南朝宋初

  • 法云 (雲) 寺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晋时为谢仁祖住宅,后建为寺。《资治通鉴》: 唐光启三年 (887),“ (杨) 行密伏甲执 (高) 霸及丁从实、余绕山,皆杀之。又遣千骑掩杀其党于法云寺,死者数千人。是日,大雪,寺外

  • 两路口

    ①即今湖北武穴市北五十里两路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广济县(治所在今县北梅川镇)南有“两路口”。②即石陂镇。在今湖南桂阳县南。《方舆纪要》卷82郴州:石陂镇“州西八十里。一名两路口。山径险阻,有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