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古城镇

古城镇

①即今河北阜城县东二十里古城镇。西汉为阜城县治。清同治《畿辅通志》卷99阜城县图:东有古城。

②即今福建长汀县西古城镇。《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瑞金县:古城镇,“《舆程记》:县东南水行四十里之古城。又陆行五十里至汀州府”。

③即今河南确山县北古城乡。民国《确山县志》卷1:“清顺治三年新编乡”中,“有集曰古城镇,在邑北二十里”。

④唐于故白牟县置,属金堂县。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城厢镇,一说在今金堂县西。北宋嘉祐间迁金堂县于此。

⑤即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古城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平武县:古城铺“在县东三十里”。


(1)在河北省阜城县中部。面积94.8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4460。为春秋赵简子城、汉阜城县城,故名。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镇。农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有石棉瓦、油棉、汽车配件、木器、五金、灯具等厂。衡东公路经此。(2)在山西省阳高县中东南部。面积150.4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1400。因汉代在此筑城堡,故名。1953年设古城乡,1955年改镇。1958年改超英公社,同年并入安家皂公社。1961年设古城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下神峪乡并入。地处黄土丘陵区。产谷子、黍、高粱、马铃薯和豆类。有农机、制砖、皮毛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厂。阳大公路经此并接109国道。古迹有许家窑旧石器文化遗址、道人古城遗址、汉墓群。(3)在山西省山阴县东南部。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山阴城,人口 2100。元在此筑城,因位处复宿山之北,故名。旧为山阴县治。1949年属山阴县二区。1953年设山阴城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同年改镇。为区分于县名,故名古城。主产玉米、马铃薯,盛产甜菜、葵花子。有奶牛场及奶粉、乳制品、农机修理等厂。公路通应县、山阴等地。(4)在山西省襄汾县西北部。面积85.3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7380。北魏为泰平县治所,北周为太平县治所,唐废。1949年属汾城县四区,1953年设古城乡,1958年属前进公社,1961年设古城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曹家庄并入。地处临汾盆地南部平川区。产小麦、玉米、棉花。有炼焦、炼铁、粮油加工、烟花等厂。公路通县城、临汾、乡宁等地。古迹有古太平关遗址。(5)在山西省垣曲县南部、黄河北岸。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3600。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470年)以来,历为白水县、亳城县、垣县、邰州、垣曲县等治所,1953年置城关镇,1958年为城关公社,1959年县政府迁往新城后,1965年改为古城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谭家乡并入。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有机械、造纸、玻璃器皿等厂。东济、古历公路在此交会。沿黄河有三处渡口通河南省。古迹有洪庆观、古商城遗址、春秋晋国瓠丘邑旧址等。(6)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南部、乌裕尔河北岸。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村,人口 2760。以境内有辽金时期古城堡而得名。1930年设古城镇,1938年改村。1946年改区,1952年改第七区。1956年改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是县南部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主产大豆、小麦等。有农机修配等厂。公路通克山、依安等地。(7)在黑龙江省林口县中部。面积725.6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村,人口1.6万。因有古城遗址得名。原称下亮子,1946年设古城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乌斯浑河流经。主产大豆。有林业资源。特产木耳、人参等。有木材加工、建材等厂。图佳铁路、201国道经此。(8)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南部。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集,人口1.1万。《亳州志》载:“王莽析城父县置思善县旧址,俗称古城。”1948年设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与油河乡、铁佛乡合并置镇。产小麦、玉米、油菜籽、棉花、大豆、烟叶等。集东南苏赵林场产酥梨。有粮食加工、榨油、化工、造纸、桐木加工、建筑材料等厂。亳龙公路经此。(9)在安徽省肥东县东北部。面积40.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集,人口 1820。传为三国魏筑滁阳城遗址,后成集,故名。1949年设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92年置镇。产稻、小麦、大麦、油菜籽、花生、打瓜子。有机械、砖瓦、油料加工等厂和砂石场。为县东北部较大集市。梁界公路经此。镇南吴大墩有商周文化遗址。(10)在福建省长汀县城西北部,与江西省交界。面积238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3550。《舆地纪胜》汀州:“五代王延政时于州西五十里筑城,以防江南兵,今号古城。”1958年置古城镇,同年改红旗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复镇。产稻、竹木、土纸。设省际农贸市场。厦隘公路经此。(11)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西北部、龙江河畔。面积47.5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政府驻古城,人口 1300。元代曾为永宁县治,后县治迁雅冈称新城,老县城因名古城。1949年属古城等乡,1958年设古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改设镇。2000年划归井冈山市建制。产稻、甘薯、油菜籽等。有水电站及农机、活性炭、铁业等厂。319国道经此。纪念地有古城会议旧址。名胜古迹有永宁古县治遗址和文风塔。(12)在山东省沾化县西部。面积72.2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4330。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至1957年,该镇历为招安、沾化县治所,故名古城。1945年解放后设区,1957年建城关镇。1958年建城关公社,1982年更名古城公社。1984年改建古城镇。沟盘河流经。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枣等。有铁木、建材、农机、面粉、油棉等厂和建筑安装公司。205国道和永馆、山广公路经此。(13)在山东省莘县东南部、金堤河左岸。地处莘县、阳谷和河南省的范县、台前四县交界处。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1万。据《范县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范县迁治于此,1956年迁出,此处遂改名古城。1949年为范县城区。1963年划归莘县,为古城区。1971年为古城公社,1984年置古城镇。2001年舍利寺乡并入。金堤河、孟楼河流经。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鸡为主。特产“鸳鸯饼”(俗称“猪肉锅饼”)。有建筑、建材、粮食加工、酿造等业。莘高、阳范公路经此。(14)在河南省禹州市东部。面积53.8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3170。古为雍氏城、雍梁城,为轩辕黄帝臣雍父作杵臼所封地。三国魏司马懿曾屯兵于此,称司马古城。1961年设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甘薯、烟叶等。有水泥、石灰、石料、机械、榨油、面粉等厂。郑南公路经此。古迹有古城遗址。(1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东南部,东与广东省为界。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圩,人口750。因古南河县治此,故名。原属清湖公社,1961年析置古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薯类、甘蔗、花生、大豆、荔枝、龙眼、橡胶、茶叶等。有爆竹、农机、建材、化工、滑石加工、铸铁、榨油等厂。有农贸集市。公路通岭咀、盘龙、车田。水路通博白县文地、广东省廉江县河唇等地。(1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中部偏南。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横山街,人口650。以昔政区名得名。1950年为古城乡。1958年改英雄公社,1960年改为古城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置镇。产稻、玉米、甘薯等。有农机厂和车缝社。设有农贸市场。公路通县城及钟山县望高镇。(17)在四川省平武县东部。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2900。汉刚氐道治所。西魏至唐初为平武县治,故名“古城”。有回族。1950年为古城乡,1958年为古城公社,1984年复为古城乡。1992年古城、白草、水田三乡合置古城镇。有木材加工、皮革、制糖等厂及小水电站。县东农副产品集散地。绵江平、平青公路经此。(18)在四川省郫县北部。面积17.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马街,人口 3500。因驻地场北有古城遗址得名。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出土石碑,记三国蜀将魏延在此骑马,名马镇。同治初改马街。后为古城乡。1992年并入三道堰镇。后又析出设乡。2000年建镇。盛产韭菜、圆根萝卜。竹编、藤编、棕编等手工艺品著名。有发电站、天然气站等。郫彭二级公路经此。有古城遗址。(19)在云南省宜良县中部。面积138.6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北古城,镇区西临东河,东靠土主山,人口 2550。元于此置邑市县。明弘治三年(1490年)废入路南州,后人因称古城。1951年为宜良县一区。1956年为古城乡。1958年为盘江公社。1961年为古城区,1966年为公社,1983年复区,1987年置镇。产稻、蚕豆、小麦、玉米、烤烟、油菜籽、板栗、枣、苹果、桃、梨等。有水泥、酿酒、建筑、农机修理及铁、木加工等企业。境内驻有市氮肥厂、县水泥厂和钢铁厂。南昆铁路经此并设站,有公路南接昆那公路。(20)在云南省晋宁县北部、滇池西岸。面积40.2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恢厂,人口1.4万。以境内有下方古城得名。1950年前为河西乡。1953年为晋宁县二区。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为古城公社。1984年为河西区。1987年置古城镇。地势三面环山,东临滇池。产稻、蚕豆、小麦、油菜籽、烤烟。盛产莲藕、慈姑、茭白。养殖业较发达。有采矿、建筑、建材、化肥等企业。其西有昆阳铁路支线中谊村火车站。安昆公路经此。古迹有三圣宫,内有记载滇池水位的石碑。(21)在陕西省西乡县中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村,人口370。系古西乡县治,故名。东汉永元七年(95年)为定远侯班超封邑,筑定远城(又名平西城、平阳城)。西晋曾为西乡县治。1996年二郎、三郎乡合并设古城镇。主产稻、玉米、油菜籽,盛产茶叶、烤烟、油桐。有食品、制茶、建材、粮油加工等厂。有西镇牛良种场。210、316国道在此相交。(22)在陕西省洛南县南部。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街,人口 2960。原名武谷川。东晋太和三年(368年)至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先后为拒阳、洛南县治所。宋至清为故县镇。民国时更今名,后撤镇称古城街。1949年设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85年复设镇。主产玉米、小麦,盛产天麻、烤烟、核桃,特产柳条簸箕。洪箭公路经此。(23)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西南部、茹河西岸。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500。曾为西汉朝那县、金东山县、元广安州治,故名。1958年设古城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置镇。产小麦、玉米、马铃薯及苹果、梨、蕨菜、花椒。有农具、地毯、淀粉等厂。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曾激战于古城川。宝中铁路经此并设站。固彭、固草公路交会境内。


猜你喜欢

  • 陵树乡

    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北。《水经·渠水注》:康沟 “东径平陆县故城北。……建武元年以户不满三千,罢为尉氏县之陵树乡”。《续汉书 · 郡国志》陈留郡尉氏县注引 《陈留志》 曰: “有陵树乡。” 即此。

  • 大石墙山

    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清光绪《畿辅通志》卷65:大石墙山“在独石口东南一百九十里。山产石炭”。

  • 中源县

    西魏置,属渭南郡。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西。北周废。古县名。西魏置,治今陕西省渭南市境。属渭南郡。北周建德中废。

  • 千里湖

    又名千里渰、菁莼湖。在今江苏溧阳市东南十五里。《寰宇记》卷90升州溧阳县:“千里湖产莼。陆机云: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即此。”

  • 丰阳县

    西晋泰始三年(267)分商县置,属上洛郡。治所即今陕西山阳县。后废。《寰宇记》卷141丰阳县:“因丰阳川以为名。”北魏太安二年(456)复置,皇兴四年(470)为东上洛郡治。后废。北周复置,隋仍属上洛

  • 永平军

    ①唐方镇名。(1)大历七年(772)以滑亳节度使为永平军。治所在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领滑、亳(今安徽亳州市)、陈(今河南淮阳县)三州。十四年(779)徙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兴元元年(

  • 广都县

    ①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属蜀都。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晋书·李特载记》:永宁元年(301),李特“进攻成都。……(赵)廞独与妻子乘小船,走至广都,为下人朱竺所杀”。即此。东晋移治今双流县

  • 饶州千户所

    明置,在今江西波阳县城西南隅。《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 饶州守御千户所 “在府城西南隅。明洪武初建”。

  • 色野尔齐河

    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境色也勒吉高勒。《清一统志·乌珠穆沁部》:色野尔齐河“在左翼东北七十五里。源出噶老图泊,西南流,入芦水”。

  • 升州

    明永乐十二年(1414)属升华府。治所在黎江县(今越南广南——岘港省升平县地)。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南——岘港省升平、维川、桂山三县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