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台湾省

台湾省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治台湾府(今台湾省台中市)。在首府未建成前,先以台北为施政中心。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二十年(1894)以台北府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复置台湾省。省府在台北市,1957年迁至南投县。


简称台。在中国东南部,东海和南海之间,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和绿岛、兰屿、彭佳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面积3.6万平方千米。人口 2221 万,居民以汉族为主,占97%;少数民族有高山族。省会台北市。自古以来为中国领土。在远古时代,台湾就和大陆相连,后因地壳运动分隔成岛。秦、汉以后有关台湾的记载已很具体。魏、晋、南北朝时称“夷洲”,隋、唐、两宋时期称“流求”。南宋时,澎湖隶属于福建路晋江县,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派水军驻守。元称“流球”或“瑠球”,至元末设巡检司。明天启四年(1624年)和六年,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分别侵入台湾。明末,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台湾。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明代诸书称“小琉球”。大陆沿海商船至南部海湾登岸,与称作“大员”(读如台窝湾)的平埔人交易,称此地区为“大员”,音转为“台员”、“大湾”、“台湾”,成为南部沿海通称。清设台湾府后,台湾始逐渐成为全岛名称。光绪十三年(1887年)改台湾行省。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山脉纵贯南北。玉山(3997 米)为中国东部最高峰。西部多冲积平原。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24℃(山地除外),1月平均气温15~20℃,7月平均气温 28℃ 左右。年降水量丰富,一般为 1500~3000 毫米,北部的火烧寮曾超过 8000 毫米,是中国降水最多之地。夏、秋两季多台风。浊水溪、大甲溪等水力资源丰富。林地占全岛面积二分之一,盛产樟木、红桧、扁柏等。矿产以煤、石油、天然气、铜、金、银、锰为主。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工业。特产天然樟脑和香茅油。农产以稻、甘蔗、茶叶、水果(香蕉、菠萝等)为主。沿海有渔、盐之利。铁路有台湾纵贯铁路和台东铁路等。有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多所。主要城市有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基隆、新竹、嘉义。名胜古迹有日月潭、北投温泉、阳明山、北港妈祖庙等。


猜你喜欢

  • 水城

    在今山东蓬莱市城北。《清一统志·登州府》载:本名备倭城。南与府城(今蓬莱县城)接,北砌水门以御海涛,引海水入城中泊船。明立备倭都指挥。清康熙六年(1667)分设水师营驻水城,后又添设游击守备千总把总于

  • 金山寺

    ①又名泽心寺、龙游寺、江天寺。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上。始建于东晋。依山而筑,殿宇楼台层层相接,山与寺混为一体,故有 “寺里山” 之称。《寰宇记》 卷89润州丹徒县: “金山泽心寺在城东南扬子江。按

  • 天宝县

    唐天宝三年(744)改番禾县置,属武威郡。治所即今甘肃永昌县。《寰宇记》卷152:“以界内天宝山出醴泉并石花,民取以为面,贫者赖之,遂改为天宝县。”乾元元年(758)属凉州。长庆中改名番和县。古县名。

  • 光福镇

    即今江苏吴县西光福镇。清设巡司于此。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部,西临太湖。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光福,人口 6000。镇以古诗“湖光十色,洞天福地”命名。1949年为光福乡,1958年

  • 红岩寺

    ①即今陕西柞水县东红岩寺。1935年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置五星县治此。②即今四川广元市南红岩镇。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红江县。

  • 日喀则城

    又作扎什伦布或札什伦布、昔孜。清康熙初置,治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

  • 淮南东路

    简称淮东路。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分淮南路东部置,至道三年 (997) 复与淮南西路合为淮南路,熙宁五年 (1072) 又分淮南路东部置,治所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北部(徐州、

  • 商王朝自盘庚至纣的都城。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史记·殷本纪》 《正义》 引 《括地志》:“ 《竹书纪年》: 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1)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商王朝第

  • 尼雅穆尼雅库河

    即今吉林安图县西南松花江上源五道白河。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7:尼雅穆尼雅库河在“(吉林)城东南一千一百八十里。源出长白山,东北流,复折而西入安巴图拉库河。其上流曰舒敏博勒多”。《清一统志·吉林一

  • 文登山

    在今山东文登市东北。一名文山。《寰宇记》卷20文登县:“文登山在县北二里。故老相传,秦始皇东巡, 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 因名。”又称文山。在今山东省文登市东。《太平寰宇记》:相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