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应寺
亦名翠微寺。在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中第一处。位于翠微山西南隅平地上。明弘治十七年(1504) 建。清乾隆十四年 (1749) 改今名。明 《帝京景物略》 卷6: “善应寺,殿佛不结趺,高几危坐,仪如中土。两庑塑罗汉五百,穿崖踏海,游戏极态,摹吴伟画卷也。”
亦名翠微寺。在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中第一处。位于翠微山西南隅平地上。明弘治十七年(1504) 建。清乾隆十四年 (1749) 改今名。明 《帝京景物略》 卷6: “善应寺,殿佛不结趺,高几危坐,仪如中土。两庑塑罗汉五百,穿崖踏海,游戏极态,摹吴伟画卷也。”
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野草湾村。清光绪《畿辅通志》 卷68 《关隘二》: 野草湾汛 “在 (赞皇)县西三十里。旧设千总外委驻守”。集镇名。在河北省赞皇县城西偏南。属土门乡。人口1630。古时河湾野草丛生,
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之黄坑河。《水经·溱水注》:“江水又径始兴县南,又西入曲江县,邸水注之。水出浮岳山,山蹑一处,则百余步动,若在水也,因名浮岳山。南流注于东江。”
在今福建福安市北。明嘉靖 《福宁州志》 卷2 《山川》 福安: 扆山 “在县治后,为县主山,形如负扆,故名”。
又作察罕章。指今滇西北一隅。蒙古宪宗四年 (1254) 设茶罕章管民官,元至元八年 (1271)改茶罕章宣慰司。《元一统志》: 至元十五年 (1278),“改茶罕章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以后茶罕章与丽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弥勒县南一百里朋普。三国蜀废。西晋咸宁元年 (275) 析修云、俞元二县复置,为兴古郡治。东晋郡治他移,仍属兴古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
西汉大河 (黄河) 所经之处,在今河北清河县西。《汉书· 沟洫志》: 宣帝地节中,“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北曲三所水流之势皆邪直贝丘县。恐水盛,堤防不能禁,乃各更穿渠,直东,经东郡界中,不令北曲。渠通利
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资治通鉴》: 西晋永嘉三年 (309),“ (石) 勒败 (刘琨将黄) 肃于封田”。即此。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北。西晋永嘉三年(309年),石勒攻壶关,杀刘琨将黄肃于封田,即此。
又作石船山。即今湖南衡阳县西北石船山。明、清之际思想家衡阳王夫之晚年隐居之处,学者称为 “船山先生”。今存湘西草堂,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石船山的简称。
①在今甘肃甘谷县城西南三里。山上原有石窟二十二处,殿阁屋宇九十四座均遭严重破坏,因有一尊高23.3米的石胎泥塑大佛而得名。《寰宇记》卷150秦州废伏羌县:“大像在废县东一里。石崖上有大像一躯,长八尺,
明弘治十七年 (1504) 置,属宝庆府。治所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清同治 《城步县志》 卷1: “步者水陆凑会之名,城者言有故城也。” 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1956年设立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