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渡水
①即今四川南川市东北大溪河(鸭江)支流龙岩江。《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四十八渡水“在隆化县东三十里。两山壁立,一水弯环其中,涉是溪者凡四十八渡,其门有穴如户牖”。《清一统志·重庆府一》:“《府志》:四十八渡水源出马嘴山,西流二十里至四十八渡, 又四十里至流金水,又二十里至水东桥,与镇江桥溪合流。”
②即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之黔江河。《方舆纪要》卷69黔江县:四十八渡水在“县西二十里。源出栅山,曲折流四十八湾,滩碛鳞比,舟楫不通”。
①即今四川南川市东北大溪河(鸭江)支流龙岩江。《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四十八渡水“在隆化县东三十里。两山壁立,一水弯环其中,涉是溪者凡四十八渡,其门有穴如户牖”。《清一统志·重庆府一》:“《府志》:四十八渡水源出马嘴山,西流二十里至四十八渡, 又四十里至流金水,又二十里至水东桥,与镇江桥溪合流。”
②即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之黔江河。《方舆纪要》卷69黔江县:四十八渡水在“县西二十里。源出栅山,曲折流四十八湾,滩碛鳞比,舟楫不通”。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北。《宋史·夏国传上》:淳化初,李继迁“复与继捧战于安庆泽”,即此。约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北布赛淖尔,或敖柏淖尔。《宋史·夏国传》:“淳化初,复与(李)继捧战于安庆泽,不利。”即此。
在今河北高阳县西二十里。为三关之一。《清一统志· 保定府三》: 草桥关,“周显德六年(959) 复三关以控燕蓟,雄曰瓦桥,霸曰益津,高阳曰草桥,俱置重兵”。在今河北省高阳县西。五代晋初地入契丹。周显德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置,在今福建福安县东南。
1914年改靖江县置,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绥江县。民国 《绥江县地志资料细目册》:“因边连蛮地,取绥靖边疆之义。” 1916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东北部,西部和北部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邻。属昭通市
宋大理置,属谋统府。治所在望德城(今云南剑川县南三里向湖村)。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剑川县。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剑川县南古城堭。属谋统府。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改置义督赕千户所,元至元十一年
①春秋秦武公十一年 (前687) 灭郑国置,治所即今陕西华县。秦属内史。西汉属京兆尹。三国魏属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元年 (440) 为华山郡治。孝昌二年 (526) 移治今华县西七里,属华山郡。北周移
一曰高平城。在今陕西华阴市西三十里敷水之西。《水经·渭水注》:敷水“北径告平城东。耆旧所传,言武王伐纣,告太平于此,故城得厥名”。俗讹为窦建德城。
明洪武初置,属延长县。即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
在今河南罗山县南八十里。《清一统志·汝宁府一》: 掘山 “一名窟笼山。竹竿河、月儿湾河皆出于此”。
北宋政和八年(1118)置,属思州。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西南。宣和四年(1122)废。南宋绍兴二年(1132)复置,元改定安县。后复名邛水县。明洪武五年(1372)改置邛水长官司。1913年复置邛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