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銮寺
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四十里兴地村附近的绵山脚下。原名空王灵溪寺。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至此回銮。后僖宗赐名“回銮寺”。五代时遭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敕名兴国寺。金天会至大定年间于故基重建。大殿明间脊檩襻间枋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午丁未时重建”题记,明清均有修葺。寺内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等。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保存着元代结构手法。
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四十里兴地村附近的绵山脚下。原名空王灵溪寺。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至此回銮。后僖宗赐名“回銮寺”。五代时遭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敕名兴国寺。金天会至大定年间于故基重建。大殿明间脊檩襻间枋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午丁未时重建”题记,明清均有修葺。寺内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等。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保存着元代结构手法。
即今广东鹤山市东南雅瑶镇。清道光 《鹤山县志》 卷1: “市集” 有雅瑶墟。
在今河南汝州市西。《水经·汝水注》:“汝水又东与广成泽水合,水出狼皋山北泽中。其水自泽东南流,径温泉南与温泉合。……东南入于汝水。”《舆地广记》卷9汝州梁县:“广成,今曰广润河,盖避朱梁庙讳。”
即今云南鹤庆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姜营。清有外委千总驻防。
北宋淳化元年 (990) 置,治所在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辖境相当今江西章水、上犹水流域。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为南安路。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分虔州置,治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属江南西
一名清江嘴镇。即今湖北黄梅县南七十二里小池镇。明置巡司于此。
春秋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春秋》: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公如晋,次于乾侯”。杜注: “乾侯在魏郡斥丘县,晋境内邑。”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北省成安县东南。《春秋》昭公二十八年(前514
即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三十四里麦市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通城县东南有麦市。
①西魏恭帝改江州置,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方山上。北周天和二年(567)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八年(625)又废。②北周置,治所在尉氏县(隋改为六合县,今江苏六合县)。大业初废。唐武德七年(6
即左里城。在今江西南昌县西北左里镇。因在彭蠡湖(今鄱阳湖)之左而得名。
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南。一说在贵德县南。《明史·西域传·西番诸卫》: 万历十六年 (1588),“火落赤移驻捏工川,逼近西宁,日蚕食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