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城
在今湖北襄樊市南。《梁书·武帝纪》: 南齐永元三年 (501),“高祖发襄阳,留弟伟守襄阳城,总州府事,弟憺守垒城”。《资治通鉴》 胡注: “垒城者,筑垒附近大城,犹今堡寨也。”
在今湖北襄樊市南。《梁书·武帝纪》: 南齐永元三年 (501),“高祖发襄阳,留弟伟守襄阳城,总州府事,弟憺守垒城”。《资治通鉴》 胡注: “垒城者,筑垒附近大城,犹今堡寨也。”
亦作蒿齐忒、好齐特、好陈察罕儿。明、清蒙古部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五部之一。明中后期属大汗 (亦克罕) 直辖之察哈尔 (察罕儿) 万户,达延汗封授第八子阿尔博罗特台吉统领,后为其长子达赉逊库登汗 (打来
俗称金顶。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天柱峰顶端。明永乐十四年 (1416) 建。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4米,宽4.4米,深3.15米,全为铜铸鎏金。为四坡重檐庑殿式仿木结构。殿基为汉白玉雕花须弥座
亦作平石。即今广东乐昌市西北一百六十里老坪石镇。清有千总驻防。
明崇祯十年(1637)改天柱县置,属湖广靖州。治所在龙塘(今天柱县东十里社学乡田心寨)。后复改天柱县。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二十五里长江西陵峡东口北岸峭壁,东临下牢溪。唐白居易与弟知退及元微之三人游此,各赋诗,居易为之序。北宋苏轼、苏辙及欧阳修俱有三游洞诗。南宋陆游《入蜀记》:“登三游洞,蹑石镫二里。其险
即今湖南平江县西四十七里浯口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平江县图: 县西有浯口市。
在今河南新乡县东南。《后汉书·袁绍传》:“绍乃度河,壁延津南。”《寰宇记》卷56新乡县:“延津关,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在今福建漳州市西。明嘉靖《龙溪县志》卷1:丹霞峰“在南厢。土石皆赤,晨夕映日,色若丹霞然。下有南山寺,驿名丹霞以此焉”。
在今江苏六合县南。《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六合县: 滁口山 “在县南十八里。山下临滁河,其相对者曰城子山”。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福州为路,属福建行省,后属江浙行省。治所在闽县、侯官县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尤溪县北尤溪口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屏南、福安、福鼎等市县以东地区。至正二十七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