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山西榆社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43榆社县: “顶山在县西北八十里,峰峦特起,冠于群山。”②在今江西寻乌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长宁县: 顶山在 “县东南五十里,接闽广之交。双峰耸翠,
古称盖马大山。即今朝鲜东北部之狼林山脉。 《后汉书· 东夷列传 · 》: 西汉昭帝时, “自单单大领已东, 沃沮、貊悉属乐浪”。 即此。古山名。即今朝鲜平安南道、黄海道
唐贞观三年 (629) 以南谢蛮首领谢疆地置,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南青岩镇附近。次年改为庄州。
即今湖北房县西北板桥乡。《方舆纪要》卷79房县: 板桥山镇 “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有巡司戍守”。
在今山东蒙阴县北。1943年11月,日、伪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 “扫荡”,八路军鲁中军区主力部队已转移至外线作战,留在内线作战的第十一团八连凭借山崮天险,坚守沂蒙山区朴里以北的南、北岱崮阵地,血战十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东山巅。为唐代龙门十寺之一。唐白居易有 《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 诗。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僧人道连迁于今伊川县草店村西北山麓下。1944年洛阳沦陷时,因日军
即今安徽芜湖市北临江之弋矶山。《明一统志》 卷15太平府: 驿山 “在芜湖县北八里,临大江。南唐时设馆驿,列市肆于此,故名”。
隋开皇初改涅阳县置,属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北五十四里穰东镇。隋大业初属南阳郡。唐初属邓州,贞观元年 (627) 废入穰县。古县名。隋开皇初改涅阳县置,治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北。先后属邓州、南阳郡。唐
①在今河北故城县北。《方舆纪要》卷13故城县:沙溪“一名南河。自(山东)武城县界流入,汇于县西之龙潭,又东北至(景)州境,注于千顷洼。春至则涸”。②闽江南源。在今福建省中部。上游九龙溪出武夷山,东流至
即东安国。都喝汗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新唐书·西域传》:“东安,或曰小国,曰喝汗。”按《北史·康国传》 有“小安国”。《资治通鉴》: 显庆四年(659)九月,“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