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坝镇
即今四川潼南县南塘坝镇。民国 《潼南县志》 卷1: 塘坝场在 “县南六十里”。
在重庆市潼南县南部。面积101.5平方千米。人口7.4万。镇人民政府驻塘坝场,人口3700。明末建场,因场区两溪环绕,地势平坝似塘,故名。1950年建塘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设镇。1993年永康、康乐、胜利三乡并入。主产稻、小麦、甘薯。特产生姜、黄桃。有粮油加工、建筑等厂队。绵璧及潼大公路在此相接。
即今四川潼南县南塘坝镇。民国 《潼南县志》 卷1: 塘坝场在 “县南六十里”。
在重庆市潼南县南部。面积101.5平方千米。人口7.4万。镇人民政府驻塘坝场,人口3700。明末建场,因场区两溪环绕,地势平坝似塘,故名。1950年建塘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设镇。1993年永康、康乐、胜利三乡并入。主产稻、小麦、甘薯。特产生姜、黄桃。有粮油加工、建筑等厂队。绵璧及潼大公路在此相接。
南朝梁置,治所在蒲口顿(西魏改置依政县,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南五十五里)。《元和志》卷31邛州:“南接邛来山, 因以为名。”隋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 治依政县。显庆二年(657)
在今河北蔚州东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44蔚州: 鸳鸯口 “近壶流河。两山相峙,状如鸳鸯。路通保安右卫。永乐十三年置巡司于此”。
又名江东桥。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相传初建时,桥基屡建不稳,偶见有虎负子渡江,乃就该处水中礁上垒石建墩,桥基遂固。故又名虎渡桥。《清一统志·漳州府》: 虎渡桥 “在龙溪县东四十里,
①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南。《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土地关”条下:“由栖鸡五里至冷溪。”清设冷溪(碛)汛。《清一统志·四川统部》:峨边营经制外委一员驻“冷碛”。民国《峨边县志》卷2:冷碛关
南齐置,属越州。治所在杜同县 (今广西北海市东南咸田)。辖境相当今广西合浦县东南福成、营盘乡一带。后废。南朝齐置,治杜同县(今广西北海市东南咸田)。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一带。后废。
即今江西兴国县东北九十里城冈乡。明嘉靖 《赣州府志》 卷5: 兴国县在城冈市。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9: 兴国县东北 “石浒头又七里至城冈墟,自此东北行五里至壕头隘,系吉安府永丰县界”。
即西洋河。在今河北怀安县北,为洋河支流。古水名。即今河北省怀安县北西洋河。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征讨阿鲁台,次西阳河,即此。
北魏置,为广苌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广坪河注入嘉陵江处。后废。
即慧山泉。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白石坞下。唐张又新《煎茶水记》:“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明宣德五年(1428)置,属广宁中屯卫。治所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松山乡。《明史·地理志》广宁中屯卫:“南有松山堡,在松山西,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左千户所于此。”后废。明宣德五年(1430年)置,治大凌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