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印山
又名大印隘、大印堡。今四川平武县南一百四十里大印镇。明属石泉县。清属平武县,嘉庆七年(1802)设主簿驻此。民国初设县佐。
又名大印隘、大印堡。今四川平武县南一百四十里大印镇。明属石泉县。清属平武县,嘉庆七年(1802)设主簿驻此。民国初设县佐。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北沙格。明初置沙格巡司于此。洪武二十年(1387)移治峰尾,废。
元置,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镜泊湖畔南湖头古城。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唆吉正东微北百二十(里)石迪,正东北五十(里)甫丹。”
①即今浙江龙泉市西南与福建浦城县交界处之天山斗。《明史·章溢传》:“退隐匡山”,即此。《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匡山在“县西南百二十里,匡水出焉……宋濂云:其山四旁奋起而中窊下,状如箕筐,因号匡山”。
即今吉林双辽县西北茂林镇。民国 《东北年鉴》: 四洮铁路谈家堡站下一站为茂林站。(1)在吉林省双辽市西北部。面积304平方千米。人口4.18万。镇人民政府驻茂林,人口 6710。1949年为茂林区,1
由今吉林延吉市西的天宝山老头沟,经朝阳川至图们江边的开山屯。全长125公里。1921年日本擅筑,次年当地集资收回路权。1923年建成。
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十五里古城渡。《水经·溱水注》: “县侧临 (武)溪东,因曰临武。” 唐如意元年 (692) 改隆武县。神龙元年 (705) 复改临武县,属郴州。五代晋天福四年
源出今山西长子县西方山,西南流径沁水县入沁水。《水经·沁水注》: 秦川水 “出巨骏山东,带引众溪,积以成川。又西南径端氏县故城东。……其水南流,入于沁水”。
在今广西柳城县西南。《明史·地理志》柳城县: “西有洛好镇巡检司。”
西汉置,属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山丹县西北。北魏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山丹县西北。属张掖郡。北魏废。
又作大佳腊。即今台湾省台北市。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住地的音译,意为浸水的平地。1812年为淡水厅十三堡之一的大佳腊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