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
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长干桥东南。始建于三国吴赤乌间,名长干寺。南朝梁为阿育王寺。宋为天禧寺。元为慈恩旌忠寺。明永乐十年(1412)重建,赐额“大报恩寺”。该寺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现仅存部分殿基和寺碑。
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长干桥东南。始建于三国吴赤乌间,名长干寺。南朝梁为阿育王寺。宋为天禧寺。元为慈恩旌忠寺。明永乐十年(1412)重建,赐额“大报恩寺”。该寺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现仅存部分殿基和寺碑。
亦名阳壶。即春秋晋瓠丘。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南五里东滩村。《魏书·裴庆孙传》:正光末,汾州胡反,庆孙率兵“深入二百余里,至阳胡城。朝廷以此地被山带河,襟要之所,肃宗末,遂立邵郡”。又称阳壶城。在今
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南管店镇。旧属盱眙县。清光绪 《盱眙县志稿》 卷3: 管店在 “西南一百五里”。
即南朝宋之冈溪县。治所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
在今福建永定县西。《方舆纪要》 卷98永定县: “涵水湖在县西。今名龙安砦。湖水澄澈,萦回环绕,中有土阜。”
亦名皇华洲。在今四川忠县东二十里皇华村。《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得黄华水口,江浦也。” 清陶澍 《蜀輶日记》: “自忠州东下五十里有黄华洲,一曰皇华城,在大江中,周遭十余里,四面悬绝。汉临江县治
①即缙云山。在今浙江缙云县东二十三里仙都乡。《元和志》卷26: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方舆纪要》卷94缙云县:仙都山“本名缙云山,唐神龙初以此名县。又名丹峰山,天宝七载改今名,道
①即今河北黄骅市西南三十里旧城乡。隋至元为盐山县治。②即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西汉至元高阳县治此。明万历《保定府志》卷2高阳县图:东有旧高阳。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高阳县图:东有旧城。(1)
故址即今内蒙古多伦县。因清康熙、雍正间在其北先后建汇宗、善因二喇嘛庙,故名。
①在今山西长治市西。《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三年(309),刘渊遣石勒、刘聪攻壶关,“刘琨遣护军黄肃、韩述救之,聪败述于西涧,勒败肃于封田”。②一名上马河。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唐韦应物有诗。《清一统志·滁
即今广西兴安县东北湘江西岸界首镇。旧属全州。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全州图: 西南有界首。因与兴安县互界,因名。民国 《全县志》 卷1:“界首市水通湘江,陆通兴、全,干线所经,商务较他市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