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谢戍
唐置,在今山东长岛县南长山岛上。《寰宇记》卷20蓬莱县:“大谢戍在县北海中三十里,周回一百二十步。亦唐太宗征高丽时,与乌湖戍同时置。”
在今山东省长岛县南长山岛上。为泛东海之要道。唐贞观中,征高丽时置。后遂为镇,永徽时始废。
唐置,在今山东长岛县南长山岛上。《寰宇记》卷20蓬莱县:“大谢戍在县北海中三十里,周回一百二十步。亦唐太宗征高丽时,与乌湖戍同时置。”
在今山东省长岛县南长山岛上。为泛东海之要道。唐贞观中,征高丽时置。后遂为镇,永徽时始废。
①清置,属临海县。即今浙江三门县东南四十八里花桥镇。有县丞驻此。②即今江西星子县西南华林乡。桥跨蓼花池水上。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4:南康府星子县有花桥。③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花桥。清同治《江西全省
即今河南浚县西五十里巨桥乡。《清一统志·卫辉府二》:巨桥乡“在浚县西五十里。 《明统志》:即武王发巨桥之粟处”。
北周明帝二年(558)改安戎县置,属河北郡。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十里东张村。天和二年(567)移治今芮城县。唐属陕州。金属解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中条
①三国吴的别称。因地处江东,故世称东吴。《文选》左思《咏史诗》:“志若无东吴。”刘渊林注:“东吴,谓孙氏也。”②苏州府的别称。明周祁《名义考》:“苏州,东吴也。”也泛指太湖流域全境。(1)三国吴的别称
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北。《寰宇记》 卷41引《郡国志》 云: “刘渊击刘琨于此。” 《方舆纪要》 卷42介休县: “板桥城在县西北十八里。……其城阻水,以板桥为渡,因名。”
即玄贞观。在今辽宁盖州市城内西大街。
即闲田。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唐杜佑《通典·州郡七》 陕州平陆县:“有闲原,即虞芮之人让畔处。”
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属雅州府。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南洛古乡。宣统三年(1911) 改流。
①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九十里。清为围场中森林之一部分,清末始砍伐,民国间为热河木材产地。②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清一统志·解州》:锥子山 “在平陆县东北,接夏县界,孤耸如锥”。故名。
亦作同冠峡。在今广东阳山县南。《舆地纪胜》卷92连州:同冠峡,“韩文次同冠峡诗云:今日是何朝,天晴物色饶,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注云:公赴阳山时作”。《清一统志·连州》:同官峡,“俗呼为晾纱峡。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