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卫
清雍正二年(1724)置,属西宁府。治所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乾隆九年(1744)移驻白塔城(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二十六年(1761)改置大通县。
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治今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属西宁府。乾隆九年(1744年)移治白塔城,即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二十六年改名大通县。
清雍正二年(1724)置,属西宁府。治所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乾隆九年(1744)移驻白塔城(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二十六年(1761)改置大通县。
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治今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属西宁府。乾隆九年(1744年)移治白塔城,即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二十六年改名大通县。
在今湖南湘乡市北。《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洗笔池,“唐褚遂良贬潭州都督,行部至邑,洗笔池上。后人为立祠,宋邑令为榜曰: ‘唐大都督褚公洗笔池’。咸淳间,邑宰赵必槐于池中得断碑,上刻褚公 《湘潭偶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吐京县置,属隰州。治所即今山西石楼县。大业三年(607)属龙泉郡。唐属隰州。《元和志》卷12石楼县:“因县东石楼山为名。”明万历四十年(1612)改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
辽置,为榆州治。治所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金皇统三年 (1143) 属大定府,元属大宁路。明初废。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凌源市西十八里堡。属大宁路。明初废。
即今云南玉溪市北十六里北城镇。元于此置普舍县。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废。大理置,即今云南省玉溪市北之北城。《元史·地理志》新兴州普舍县:昔有强宗部蛮之裔,长曰部傍,次曰普舍,据普札龙城,“后普舍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二十里龙田镇。明嘉靖《兴宁县志》卷2:“冷水井,俗呼冷井水,又两岐:一至大垅田(垅或作龙)。”
又作商原。在今陕西大荔县北二十余里。《史记·河渠书》: “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唐杜佑 《通典·州郡三》: 冯翊县 “有洛水商原。商原,所谓商颜”。又作商原。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北。《史记·河渠书》:
①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北。《舆地纪胜》卷42滁州:车盖山“在全椒县西北十五里。形如车盖”。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七里。《赵孟頫集》卷7《吴兴山水清远图记》:“玉湖之上有山,童童状若车盖者,曰车盖山。”《清一统
亦作九姓党蛮夷长官司。元至元中改夷民罗氏党九人把总置,属永宁路。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镇。明洪武六年(1373)改为九姓长官司。
清置,属归化厅。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南百十里。旧有千总驻防。
即今甘肃徽、成二县境之洛河。《元和志》卷22同谷县:下辨水“一名甘泉,县东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