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山
即今福建漳州市南名第山。《方舆胜览》卷13漳州:天成山“一曰名第山,后有周、潘书堂遗基”。唐元和中,郡人周匡物、潘存实先后举进士,宪宗敕改今名。
即今福建漳州市南名第山。《方舆胜览》卷13漳州:天成山“一曰名第山,后有周、潘书堂遗基”。唐元和中,郡人周匡物、潘存实先后举进士,宪宗敕改今名。
即今云南西畴县西南马街乡。清有把总驻此。集镇名。在云南省南华县西南部。人口162。红土坡乡人民政府驻地。旧时逢十二生肖马日在此赶集,故名。产稻谷、玉米、小麦、烤烟等。有公路东北接昆畹公路。
在今河北阜城县东码头镇。《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王承宗遣兵二万入东光,断白桥路”。胡三省注:“(东光)县西四里有永济渠,渠上有桥,当自县通弓高之路。白桥跨永济渠。”在今河北省东光县西南
北宋熙宁四年 (1071) 废乐蟠县置,属合水县。即今甘肃合水县治 (西华池镇)。元废。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吉林将军置,省会在吉林县(今吉林省吉林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 吉林省长岭、四平、伊通、靖宇以东,乌苏里江瑚布图河以西,图门江以北地区。1945年析置松江省,并
一名童山。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水经·淇水注》:“一水径土军东,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南分,东入同山陂。”《隋书·地理志》:卫县“有同山”。《方舆纪要》卷16浚县:“相传武王伐纣,诸侯会同于此,因名。
即古蓝水。今河北玉田县西兰泉河。《清一统志·遵化直隶州一》: 采亭桥河 “源出三乐台山,西流会螺山寺泉,又西南入宝坻县蓟运河。其水清冽,而泥蓝于靛,亦名蓝水”。
明正统中置盏达副宣抚司,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莲花山。清属腾越厅。1917年改置盏达行政区,1932年改置莲山设治区。
在今河北正定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真定府:大鸣泉在“府西二十里。西韩河发源处也。又有韩家、曹马口等泉,凡四十余穴,溉田百余顷”。
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贺兰山后。《资治通鉴》: 唐天祐三年 (906),“灵武节度使韩逊奏吐蕃七千余骑营于宗高谷,将击嗢末及取凉州”。《方舆纪要》 卷62宁夏镇: 宗高谷 “在镇西北。……谷盖在贺兰山后”
即今四川涪江。《旧五代史·康延孝传》: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进攻绵州,王衍复断绵江浮梁而去”。《明史·地理志》 绵州: “西有涪水,源出松潘卫,流经此,亦曰绵江,下流至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