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
在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南山中。有三寺:上天竺寺在北高峰麓,五代吴越建;中天竺寺在稽留峰北,隋建;下天竺寺在飞来峰南,东晋建。为杭州著名佛教寺院。
在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南面山中。有上、中、下三天竺寺之分。上天竺名法喜寺,中天竺名法净寺,下天竺名法镜寺,分别创建于五代、隋、东晋年间,为杭州著名的佛教寺院。
在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南山中。有三寺:上天竺寺在北高峰麓,五代吴越建;中天竺寺在稽留峰北,隋建;下天竺寺在飞来峰南,东晋建。为杭州著名佛教寺院。
在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南面山中。有上、中、下三天竺寺之分。上天竺名法喜寺,中天竺名法净寺,下天竺名法镜寺,分别创建于五代、隋、东晋年间,为杭州著名的佛教寺院。
①亦作析州。北魏永安初置,治所在修阳县(今河南西峡县北)。北周辖境相当今河南西峡、淅川等县地。隋开皇初废。②唐武德二年 (619) 改淅阳郡置,治所在西乡县 (今河南西峡县南)。贞观八年 (634)
在今江西广丰县北大南镇。《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大南桥“在县北三十里。北出玉山县之通道也”。
南宋置,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庐陵县:走马塍寨“在府南方山之麓。宋隆兴二年,以境内多盗奏置今寨,寻升为巡司,后废”。
①即今江苏宿迁市至淮阴市间废黄河北岸一段运河的前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河道总督靳辅主持开凿。河身在当时黄河北岸缕、遥两堤之间。起自宿迁市西张庄运口,经骆马湖口,历桃源县(今泗阳县),至清河县
即今葡萄牙的旧译。《明史·外国传六》: 佛郎机,“ (嘉靖) 四十四年,伪称满剌加入贡。已,改称蒲都丽家”。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北二十里唐丘乡。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55宁晋县图: 东北有唐丘。
即今浙江绍兴县东北马山镇。乾隆《绍兴府志》卷7《市》引《万历志》:马山市“在府城北二十里”。
亦作洋平县。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属桂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龙江下游及红水河下游一带。南朝宋改为阳平县。
亦曰狼牙口。即今河北涞源县西南狼牙口。《元史·张柔传》: 太祖十三年 (1218),“国兵出紫荆口,柔率部逆战于狼牙岭,马蹶被执,遂以众降”。古山名。在今河北省唐县倒马关西南。《续资治通鉴》:金兴定二
战国卫邑,后入赵。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战国策·秦策四》:“筑刚平,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闚东门。”《史记·赵世家》:敬侯四年(前383)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我刚平”,即此。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