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长镇

天长镇

①在今河北平山县东。《资治通鉴》:唐景福元年(892)三月,“李克用、王处存合兵攻王镕,癸丑,拔天长镇”。胡三省注:“天长镇,在滹沱河东。”即此。

②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南三十里城关镇。《资治通鉴》:唐景福二年(893)二月,李克用进兵攻王镕,“败镇兵于平山。辛巳,攻天长镇,旬日不下”。即此。元以后井陉县迁治于此。


在河北省井陉县中西部。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城内村,人口4870。为县内最大集镇。唐名天长镇,为天长军治。《资治通鉴》:唐景福元年(892年),李克用与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合兵攻成德节度使王镕,“拔天长镇”,即此。宋后历为井陉县治。1953年设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1987年改今名。产小麦、玉米、谷子、柿子、红枣、核桃等。有建材、陶瓷、纸箱等厂及煤矿。石太铁路、石太高速公路、307国道、平涉公路经此。古迹有清建绵河大石桥、古长城等。


猜你喜欢

  • 郁 (鬱) 即长官司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属叠溪千户所。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团结村。《方舆纪要》 卷73叠溪所: 郁即长官司在 “所西十五里。……领松坪等五砦”。清初废。

  • 高宛

    战国齐邑。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乡。《战国策·齐策一》: 田忌为齐将,“孙子谓田忌曰:‘重踵高宛’”。指此。古邑名。战国齐邑。即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镇。《战国策·齐策》:孙子曰:“军重踵高宛。”即此。

  • 葫桥镇

    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南葫桥。清道光 《江阴县志》 卷2: “葫桥镇四保,县西十里。” 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江阴县西南有 “葫桥镇”。

  • 黄家口村

    即今安徽萧县西北六十里黄口镇。清咸丰 (1851—1861) 时筑寨。驻额外外委一员。

  • 丹河

    古称泫水、源漳水、源泽水、莞谷水,又名丹水。在山西省东南部。源出高平市北丹朱岭。《山海经》:沁水之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即此。《读史方舆纪要》:“丹水上源合上党诸山之水,建瓴而下,每暴雨涨

  • 大阖山

    在今湖北武穴市东北。《清一统志·黄州府一》:大阖山“一名峇嵝山。《县志》, 山有五峰。曰嶙峮、曰翠屏、曰梵合、曰图密、曰嶛,环绕似墙宇壁立。前为飞龙岭,亦曰罡风峡。后曰海潮峰。峰之背曰

  • 廖家冲

    在今湖南凤凰县东北七十余里。后扼火麻冲,前接得峰山,乾、凤连壤。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 “为征苗必据之险”。清嘉庆元年 (1796),福康安征苗,病卒于此。

  • 官庄镇

    ①即今河北内丘县东南二十里官庄乡。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于此筑官庄堡。②民国置,即今山东安丘市南四十里官庄镇。明万历 《安丘县志》 卷5镇店: 城南 “官庄,有市”。(1)在天津市蓟县西北部。

  • 留山

    一名丹霞山。在今河南南召县东。《金史·武仙传》: 天兴元年 (1232),金兵败于三峰山,武仙“遂走南阳留山,收溃军得十万人,屯留山及威远寨,立官府,聚粮食,收器械”。即此。(1)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南

  • 风穴山

    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北。《明一统志》卷30南阳府:风穴山“在汝州东北二十里。上有风穴。宋李廌有诗。吴几复隐此。旧有吴公祠、读书庵、雅才亭,俱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