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门山

天门山

①一名东、西梁山。在今安徽芜湖市北长江滨,对岸属和县界。《宋书·孝武帝纪》:大明七年(463)十二月,“于博望、梁山立双阙”, 即此。《寰宇记》卷105当涂县引《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唐李白有《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四十里,接青阳县界。高耸云表,为县境最高峰。《舆地纪胜》卷22池州:“天门山在铜陵”,指此。

③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三十六里。《方舆纪要》卷29萧县:浮绥山“又东为天门山, 山谷幽邃,林木蓊蔚”。《清一统志·徐州府一》:天门山“两山壁立如门”,故名。

④又名东门山。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六十余里东门岛。《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鄞县:“有越天门山”,即此。

⑤在今浙江宁海县北与奉化市交界处。《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天门山在“县北六十里,接奉化县界。山从嵊县发脉,缭绕三百余里”。

⑥在今江西德兴市西。《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德兴县:天门山“在县治西,以山岭崇高而名”。《清一统志·饶州府一》:天门山“在德兴县西半里。周十里,高二百二十丈。下有怪石嶙峋,横障洎河诸水”。

⑦亦名石门山。又名百家岩。在今河南修武县北四十六里。《水经·清水注》:“天门山石自空,状若门焉,广三丈,高两匹,深丈余,更无所出,世谓之天门也。东五百余步,中有石穴西向,裁得容人, 自平地东南入,径至天井,直上三匹有余,扳蹑而升,至上平,东西二百步,南北七百步,上有比邱释僧训精舍。”《元和志》卷16修武县:“天门山,今谓之百家岩。”《清一统志·怀庆府》:天门山“在修武县西北四十里。两山对峙,其状如门。山麓有百家岩,有嵇康锻灶”。

⑧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五十里,与京山县接界。《舆地纪胜》卷76复州:天门山“在景陵县西六十里。唐邹夫子别墅在焉,陆羽《自传》云:‘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别墅’。后俗忌改曰天门山”。《方舆纪要》卷77京山县:天门山“在县南八十里。二石相对,中一径通明,若天门然”。

⑨旧名松梁山。一名嵩梁山。在今湖南张家界市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7慈利县:天门山“有十六峰环列,最高者为天门。沈约云,松梁山顶有石开处数十丈,其高以弩仰射不至,谓之天门。孙吴因以名郡”。

⑩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1宁远县:天门山“平地直上百余丈, 自下望之,迥若天门”。

(11)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天门山“有天门岭,接贺县界。 上有石门插天。《志》云:县西四十五里有富玉山,亦高广。《图经》所云: 东列天门, 西环富玉者也”。

(12)在今广西北流市西十里。《方舆纪要》卷108北流县“金龟山”条内:“天门山在县西,与穿境山并峙县之西镇。”古于此置鬼门关, 明改为天门关。

(13)在今甘肃两当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59两当县:天门山“以两崖高险而名”。《清一统志·秦州一》:天门山“悬崖有大石门, 一阖一辟”。


(1)古山名。(1)在今河南省修武县西北。两山对峙,其状如门,故名。山麓有百家岩,有西晋嵇康锻灶。(2)即今安徽省铜陵市东南天门山。以其山高耸插云表,故名。(3)在今浙江省奉化市东南。《汉书·地理志》:会稽郡鄞县,“有越天门山”;南朝梁陶弘景所谓“天门在鄞县之南,宁海之北”,即此。(2)今山名。(1)又称峨眉山。在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之间,耸立于长江两岸。为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西梁山相对如门,故名。历为江防要地。唐李白有《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北宋梅尧臣有“东梁如卧蚕,西梁似游鱼”之句。两山峭壁悬崖,形势险要,自古为江防要地。(2)又称石门山。在河南省辉县市西北。海拔1018米。《水经注》:“天门山,石自空,状若门焉。”两山壁立相距。下有三潭,水皆黛色。(3)在湖北省天门市西北,邻京山县境。据《天门县志》载:因“两峰峙天,其形如门”,故名。县名依此。由石灰岩组成。海拔178米。山东北麓有天门口,口西南有石洞,名老虎洞,传说是老虎哺子文的山洞。今山上多植松柏和杉木,部分辟为梯田。(4)又称古松梁山、壶头山,又称嵩梁山。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南。《吴录》:松梁山,山石开处容数十丈,其高以弩射之不及。《水经注》:武陵郡有嵩梁山,高峰孤耸,素壁千寻。分武陵置天门。奇峰耸立,怪石嶙峋,天门洞贯穿南北峭壁,恰似登天之门。主峰玉壶山,海拔 1518 米。沅江和澧江的分水岭。山上有溶洞(天门洞)南北对穿,高132米,宽37米,长80米,称“天门眼”。泉、瀑飞泻,寺庙错落。辟有国家森林公园。特产红榧、银杏,并产天麻、人参、黄连等。蕴藏有磷、镍、钼等矿。(5)在贵州省绥阳县境内。大娄山余脉,海拔1600~1800 米。山北有一峰名“南天门”,故名天门山。盛产桐、漆、天麻,为桐梓、正安、绥阳三县的分界岭。

张家界天门山


猜你喜欢

  • 豺山

    约在今内蒙古西部大青山。《魏书·蠕蠕传》: 天兴五年 (402),“社崘闻太祖征姚兴,遂犯塞,入参合陂,南至豺山及善无北泽”。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境。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柔然可汗社Ȫ

  • 宁朔州都督府

    唐置,寄治朔方县界。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唐羁縻都督府。以回纥部族置,始建年代及地域无考。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界,属夏州都督府。

  • 甸头

    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七十里。明蒙化府于此置甸头巡司。清废。在今云南省保山市北、永平县西南。明置巡检司于此。属永昌府。清废。

  • 洛口县

    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博生 (原宁都)、宜黄、广昌三县析置,驻麻田 (今江西宁都县北麻田)。后迁东山坝小源 (今江西宁都县北小源)。1934年11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3年由博

  • 李家埠堤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西李埠镇一带。《方舆纪要》卷78江陵县“万城堤”条下:“李家埠堤在府西三十里。自万城以东为冲决要口。弘治十二年堤决湮溺甚众。自是修筑坚厚。”

  • 大浊水溪

    即今台湾省宜兰县南、花莲县北和平溪。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南湖北山北,东北流为和平北溪;南源出南湖东峰,为和平南溪,东流折向东北,与和平北溪汇合后称和平溪,东流入太平洋。《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有“

  • 邽山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北。《水经·渭水注》:“渭水东历上邽县 (今天水市) 北,邽山之阴。”

  • 赤斤千户所

    一作赤金蒙古千户所。明永乐二年(1404)置,以处鞑靼丞相苦术子塔力尼等来降者。治所即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八年(1410)升为赤斤蒙古卫。

  • 宫里集

    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小汶河南宫里镇。民国《泰安州志》 卷2 《镇店》 有宫里集。

  • 皖口

    亦名南皖口。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六十里山口乡。当皖河入长江之口,为长江沿岸军事要地。《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皖水,“ 《元和郡县志》 云,西北自霍山县流入,经怀宁县北二里,又东南流二百四十里入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