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和城

太和城

①北魏筑,在今河南嵩县南,汝水东南岸。《水经·汝水注》:汝水“东北流径太和城西,又东流径其城北”。《方舆纪要》卷51伊阳县:太和城“在县西南,后魏时筑。其后西魏得其地,置兵为防御之所”。

②唐代“河蛮”所筑、南诏重加修筑,为太和赕治所。开元二十六年(738)至大历十四年(779)为南诏都城。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十里太和村一带。唐樊绰《蛮书》卷5:“太和城北去阳苴咩城一十五里。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城中有大碑,阁罗凤清平官郑蛮利之文,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南诏德化碑》及部份城垣尚存。


即今云南省大理市北太和村。本河蛮所筑。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为南诏王皮逻阁所取。次年,南诏统一六诏,于此建太和城,周十余里,为南诏政治中心。夷语称山坡陀为“和”,太为“大”,意即山坡上的大城。白语名岛熬,岛为“大”,熬为“村”,意即“很大的村子”。至8世纪末异牟寻徙都阳苴咩城。公元766年阁罗凤在城中所立蒙国“大诏碑”(即“南诏德化碑”)至今犹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南庙市

    即今江西宜春市南南庙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7: 宜春县南有南庙市。民国 《宜春县志》 卷11: 南庙 “距城四十里。旧名堵田。……地广人稠,为南部交易市集地”。

  • 甘孜州

    1912年改甘孜委员置,属康安道。治所即今四川甘孜县。次年改为甘孜县。

  • 贾屋山

    即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汉书·地理志》 太原郡广武县: “ [句注]、贾屋在北。”师古曰: “贾屋山,即 《史记》 所云 ‘赵襄子北登夏屋’ 者。”古山名。又称夏屋山、夏壶山、贾母山。在今山西省

  • 南右翼末旗

    俗称善力格札萨克旗。即和硕特南右翼末旗。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兴海县东北。

  • 双妃园寝

    即景妃园寝。在今河北遵化市马兰峪西清东陵中景陵东偏南。是圣祖康熙帝的贵妃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的园寝。

  • 雁荡山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主峰海拔1056米。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未尝有言者。” 至北宋太平兴国初僧全了栖止此山,建灵岩寺,山始显名。《元丰九域志》 卷5温州: 乐清县有 “

  • 完水

    又名望建河。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为中俄界河。《魏书·乌洛侯传》:乌洛侯国“西北有完水,东北流合于难水,其地小水皆注于难,东入于海”。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省黑

  • 飞来寺

    又名东岳寺。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北五里大庙乡飞来岗上。清道光《峨眉县志》卷2:“飞来冈在县北大庙后,有飞来殿。殿内有唐宋家庆楼、吕纯阳仙笔。”寺始建于唐,宋淳化四年(993)和元泰定四年(1327)两次大

  • 官底镇

    清置,即今陕西渭南市西北官底乡。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西北部。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官底,人口 2800。昔官道经此,官员多经此夜宿,故名官邸。后简为今名。清雍正间设官底镇。194

  • 江沱

    指今湖北枝江县南之松滋河。旧为长江别支。《汉书·地理志》 南郡枝江县:“故罗国。江沱出西,东入江。”颜师古注:“沱即江别出者也。”古水名。又作沱、沱水。《尚书·禹贡》分别列属梁州、荆州。梁州江沱,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