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和殿

太和殿

①亦名金銮殿。在今北京市故宫内。为故宫“三大殿”之一,是外朝的前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名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太和殿。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寿,每岁元旦、冬至等重大典礼及出兵征讨仪式皆在此殿举行。建筑宏伟壮观,为全国最大木构殿宇。

②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魏书·高祖纪》:太和元年(477)春正月,“起太和、安昌二殿”。同年秋七月,“太和、安昌二殿成”。此后文明太后冯氏临朝称制, 居太和殿。太和十四年九月,冯太后崩于该殿。《水经·㶟水注》:太极殿“东堂东接太和殿,殿之东阶下有一碑,太和中立,石是洛阳八风谷之缁石也。太和殿之东北接紫宫寺”。


俗称金銮殿。在北京市东城区故宫的中心部位。故宫三大殿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初名奉天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称今名。现存建筑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建在高8.13米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围绕石栏,有云龙云凤望柱 1488 根,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以巨大的石料雕刻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大殿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高35.05米,宽约63米。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节日庆典和出兵征讨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殿中的金漆雕龙宝座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红墙黄瓦,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的木结构殿宇。

太 和 殿


猜你喜欢

  • 胡尔哈鄂伦泊

    亦名呼拉喀五郎鄂模、瑚尔哈鄂伦泊。在清外蒙古土谢图汗部西南界。即今蒙古国南戈壁省乌兰湖。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7土谢图汗左翼后旗: 翁金河 “潴于胡尔哈鄂伦诺尔,诺尔直漠南河套八百里许。旧作呼拉喀五

  • 马鸣泉

    在今河南修武县北。《魏书·地形志》 汲郡北修武县:“有马鸣泉。”《水经·清水注》:“山阳县东北二十五里,有陆真阜,南有皇母、马鸣二泉。”

  • 南安峡

    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岷江小三峡。《三国志·蜀书·杨洪传》: 汉嘉太守黄元叛,洪曰: “敕(陈) ��、(郑) 绰, 但于南安峡口遮, 即便得矣。”即此。在今甘肃省秦安县南渭河上

  • 绥远州

    清宣统元年 (1909) 置,属临江府。治所在伊力嘎 (今黑龙江省抚远县)。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因 “地当东三省东北之极边,故名”。1913年降为绥远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今黑龙江

  • 希里沟

    即今青海乌兰县驻地。1936年都兰县曾迁治于此。1959年于此置乌兰县。“希里沟”,蒙古语意为“大草甸子”。民国汪公亮《西北地理》:都兰县垦区有希里沟。

  • 蓝水县

    西魏改莲勺县置,为汉东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隋属竟陵郡,大业末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郢州。贞观元年 (627)废。古县名。西魏改莲勺县置,治今湖北省钟祥市西北,为汉东郡治。隋大业

  • 汎乡

    汉置,属雒县。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孝泉镇。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雒县“汎乡有孝子姜诗田地宅”。

  • 柘山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北。《清一统志 ·松江府一》: 柘山 “在金山县北柘湖中,湖已涸。山在平陆,生柘树,因名”。

  • 临海县

    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分章安县置,为临海郡治。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市。寻临海郡徙治章安县。隋属永嘉郡。唐武德四年 (621) 为海州治,五年 (622) 为台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临海郡治,

  • 湫头镇

    即显圣镇。今甘肃正宁县东南四十里秋头乡。《清一统志 ·庆阳府二》: 湫头镇 “在县东四十里。即显圣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