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都
即今广东南海市西南太平圩。明属高明县,置太平巡司于此。
在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镇东太平。明成化中移高明巡检司治此,改名太平巡检司。
即今广东南海市西南太平圩。明属高明县,置太平巡司于此。
在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镇东太平。明成化中移高明巡检司治此,改名太平巡检司。
北宋政和八年(1118)升六安县置,治所在六安县(今安徽六安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霍山等市县地。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废,嘉定五年(1212)复置,端平元年(1234)又废,后复置。元至元二十
又名茅山。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21宿州 “相山” 条下: “ 《志》 云,州北五十里有离山,产符离草,《尔雅》 所谓莞也。县名符离以此。亦谓之茅山。”
南朝梁大同三年 (537) 建,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北。唐宋之问有 《游称心寺》 诗。梁大同三年(537年)建。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北。
元置,在今福建闽侯县西南。
即闾川县。在今陕西旬县西南三十里吕河镇。《旧唐书·地理志》 作“驴川县”。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陕西省旬阳县西。属金州。贞观二年(628年)废。
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峭岐镇。清道光《江阴县志》卷2:“萧岐镇十一保,县东南二十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江阴县东南有“北萧岐镇”。
清代从张家口至科布多的驿路总名。始创于康熙北征噶尔丹时,乾隆平定准噶尔后趋于完备,其后略有变动,至嘉庆时定型。据《嘉庆会典事例》卷531《置驿》、卷560《驿程》, 阿尔泰军台分为四个区段。第一段从头
在今河南商城县南。《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牛山河“在县南七十里。其上有大、小二牛山,河出其下,流六十里,合为一河,即固始县史河之上源也”。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明王应山《闽都记》 卷26长乐县: 钟门山 “在二十都,隔大海中。相传自广载巨钟至此而没,潮落或见之者,故名其山云”。《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长乐县 “御国山”条: 钟门山 “在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土基坝。《水经·漾水注》:“清水又东南注白水。白水又东南,径吐费城南,即西晋寿之东北也。东南流注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