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山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太武山。明《寰宇通志》卷47漳州府《山川》:太武山“在漳浦县东北。蔡如松《十辩》云,去州二百八十里,东邻大海。世传越王建德尝避兵于此。按《史记》:越王勾践至无疆七世,未有名建德者,惟西汉元鼎五年南粤相吕嘉反,立术阳侯建德为王,城守番禺,后人误指为越王云”。
又称太姥山。在福建省龙海市东南,北濒厦门港,与厦门市五姥峰隔海对峙。海拔562米。宋代在山顶建石塔(延寿塔)作为航海航标,后毁。宋以后留下诗词石刻甚多。山中有栖云楼、石钟楼、石眼泉、龙潭、弥陀石等胜景。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太武山。明《寰宇通志》卷47漳州府《山川》:太武山“在漳浦县东北。蔡如松《十辩》云,去州二百八十里,东邻大海。世传越王建德尝避兵于此。按《史记》:越王勾践至无疆七世,未有名建德者,惟西汉元鼎五年南粤相吕嘉反,立术阳侯建德为王,城守番禺,后人误指为越王云”。
又称太姥山。在福建省龙海市东南,北濒厦门港,与厦门市五姥峰隔海对峙。海拔562米。宋代在山顶建石塔(延寿塔)作为航海航标,后毁。宋以后留下诗词石刻甚多。山中有栖云楼、石钟楼、石眼泉、龙潭、弥陀石等胜景。
即今辽宁昌图县西南二十五里亮中桥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昌图府图: 西南有亮中桥。
即亟墨国。唐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县东扎木台乡喀什艾日克村古城。一说在今阿克苏市。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跋禄迦国 “东西六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国大都城周五六里。土宜、气序、人性、风俗、文字
在今山西吉县东南。《元史·木华黎传》:元兵 “拔晋阳义和寨,进克三清岩,入霍邑山堡……薄青龙堡”,即此。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南。《元史·木华黎传》:元兵拔晋阳义和塞,进克三清岩,入霍邑山堡,薄青龙堡,即此
或作夏虚。《左传· 定公四年》: “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命以 《唐诰》 而封于夏虚。” 其地有三说: (1)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西晋杜预注: “夏虚,大夏。今大原晋阳也。” (2) 在今山西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明 一统志》 卷44处州府: 瑞山 “在遂昌县治南。昔有异人,乘白虎至山创庵,炼丹有紫云之瑞,丹成上升。其丹灶虽圮,时有瑞气盘结于上”。
一名巨流河。即今辽宁之辽河。《清一统志·奉天府一》:辽河“国语曰老哈。即古句骊河也。一作枸柳河。今名巨流河”。
①北宋置,属招信县。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②北宋置,属安丰县。即今安徽六安市北木厂镇。
即崟原丘。在今河南巩义市北。《方舆纪要》卷48作“岑原丘”。
金置,在今吉林舒兰市东南溪浪河东岸小城镇。《金史·章宗纪二》:明昌五年(1194)春正月“乙亥, 以叶鲁、谷神始制女直字,诏加封赠,依仓颉立庙盩厔例,祠于上京纳里浑庄”。即此。
即今山西临县东北白文镇。《清一统志·汾州府》“三交镇”条下:白文镇“在县北”。在山西省临县东北端。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文,人口 6500。古名白燕村,元至正十年(13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