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威胜军

威胜军

①唐天宝十三年 (754) 置,属廓州。驻地在宛肃城 (一作宛秀城,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黄河南岸)。《新唐书·地理志》 廓州: “西八十里宛秀城有威胜军。” 乾元元年 (758) 陷于吐蕃,废。

②唐方镇名。光启三年 (887) 以义胜军改名,治所在越州 (今浙江绍兴市)。乾宁三年 (896) 改名镇东军。

③唐乾宁元年 (894) 置,治所在乾州 (今陕西乾县)。五代唐同光二年 (924) 罢军名。

④五代方镇名。后唐改宣化军置,治所在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后周改名武胜军。

⑤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置,治所在铜鞮县(今山西沁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沁县、武乡、沁源等县地。金天会六年 (1128) 改沁州。


(1)唐天宝十三载(754年)置,治宛秀城(今青海贵德县西)。辖境相当今青海省贵德县。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废。(2)唐方镇名。光启三年(887年)以义胜军改名,治越州(今浙江绍兴市)。乾宁三年(896年)改为镇东军。(3)五代方镇名。五代唐以宣化军改名。治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周改名武胜军。(4)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治铜鞮县(今山西沁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武乡、沁县、沁源等县地。属河东路。金天会六年(1128年)升置为沁州。


猜你喜欢

  • 牱支县

    唐置,属羁縻宋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东境。后废。

  • 乌蒙城

    在今云南昭通市东二十里。《方舆纪要》卷73乌蒙军民府:乌蒙城在“府东二十里。《志》云,府旧无城, 元初遣兵戍守于此, 因筑土城。寻废。洪武中,土官阿普即元总管府旧址建立府治”。

  • 崔公窑

    明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江西景德镇。

  • 巨津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于九赕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巨甸镇。《元史·地理志》:“盖以铁桥自昔为南诏、吐蕃交会之大津渡,故名。”清顺治十六年(1659)废。唐名罗波九睒

  • 河池县

    ①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元和志》 卷22河池县: “一名仇池。按仇池山本名仇维山,上有池,似覆壶,有瀑布,其县因山为名。山在成州界,去县稍远,今县所处,谓之河池川,故取以为

  • 龙冈场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南龙岗乡。清乾隆《巴县志》卷2:龙冈场“离城百五十里”。

  • 大清池

    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1:“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汨忽。”即“热海”

  • 雷峰

    即今浙江杭州市南夕照山。周密 《武林旧事》 卷5雷峰显严院: “郡人雷氏所居,故名‘雷峰’。” 有宝塔,系北宋开宝八年 (975) 吴越国建。1924年倒坍。“雷峰夕照” 旧为西湖十景之一。

  • 交津口

    在今河北武强县南。《水经·浊漳水注》:漳水“又东径武强县北,又东北径武隧县故城南,白马河注之。水上承滹沱,东径乐乡县北、饶阳县南,又东南径武邑郡北而东入衡水,谓之交津口”。 《北史·广阳王深传》:北魏

  • 得嶷海

    即今哈萨克斯坦境之巴尔喀什湖 (或说即里海)。《隋书·铁勒传》: “得嶷海东西有苏路羯、三索咽、蔑促、隆忽等诸姓八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