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威远县

威远县

①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威远戍置,属资州。治所即今四川威远县。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卷52: 威远县 “取威抚远人之义”。大业初属资阳郡。唐属荣州。元初废,后复置。明洪武十年(1377) 省入荣县。十三年 (1380) 复置,属嘉定州。清康熙六年 (1667) 又废入荣县,雍正六年 (1728)复置。十二年 (1734) 属嘉定府。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②1913年改威远厅置,治所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因与四川威远县重名,1914年改景谷县。


(1)旧县名。1913年改威远厅置,治今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1914年改名景谷县。(2)今县名。在四川省中部偏南。属内江市。面积1287.22平方千米。人口约74.7万。辖20镇。县人民政府驻严陵镇。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威远戍,十一年置威远县,属资阳郡。《元和郡县志》威远县:“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十一年改戍为县,因戍为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隶荣州。南宋绍熙中属绍熙府。元初县省,元统元年(1333年)复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省入荣县;六年复置,属嘉定府。十年又省入荣县;十三年再复置,属嘉定州。清康熙六年(1667年)省入荣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属嘉定府。1913年属下川南道,1914年属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内江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内江专区,1968年属内江地区,1985年属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荣威穹窿低山丘陵区。威远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中部,乌龙河流经东缘。西北还有越溪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玉米、薯类。为省黄麻、金银花、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及重点县。特产“七星辣椒”著名。有天然气、煤、盐卤、陶土及铁矿。工业以矿产资源为优势。有大型天然气脱硫厂。为川西南输集气中心,复线管道通成都、德阳等市;并有钢铁、机械、建材、煤炭、化工等工业。螺纹钢、角钢、钢锭、炭黑享有盛誉。资威铁路经县境东,内威、贡连等公路在县城交会。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东堡山烈士陵园及佛二岩大佛、威远白塔等。


猜你喜欢

  • 五丈河

    ①北宋以东京(今河南开封市)为中心的漕运四渠之一。以河广五丈为名。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年间。《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四年(957)四月,“诏:疏汴水入五丈河”。六年(959)二月,“浚五丈渠,东过曹、济、

  • 垂幔滩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56永州: 垂幔滩 “水行百里,枕湘江之岸,峭壁倚空,不知几千仞。今遥望石壁,皆如帷幔之状。下有滩,谓之垂幔滩”。

  • 青陵桥

    在今河北河间市。《方舆纪要》 卷13河间府河间县: 青陵桥 “在府东门外。滹沱、滱水诸川,交流并注于城东,此桥为之锁钥。其后桥坏,夏秋水发,辄有涨溢之患。嘉靖间于县南开苏家、徐家二口,分杀水势,而行旅

  • 五华山

    ①在福建古田县西南。明王应山《闽都记》卷30古田县:五华山“在县西南崇礼里。五峰连峙,峭拔千仞,亦名仙山。山上有仙楼、道院、邑人祷雨于此,又名大佛岭”。②一名五花山。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七十里。《寰宇记

  • 归朝县

    唐置,为羁縻归化州治。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西北洛满乡古州村。北宋庆历四年(1044)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西北古州。为归化州治。北宋庆历中废。

  • 香火地

    原名旧堂。即今内蒙古凉城县北厢黄地乡。清末,外国传教士先后在此建两座天主教堂,先建者称旧堂。1964年改名厢黄地。

  • 新容县

    隋大业元年 (605) 置,为农州治。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三年(607) 为海阴郡治。后废。古县名。隋大业元年(605年)置,治今越南承天-顺化省广田县东。属海阴郡。后废。

  • 江湾支线

    自上海江湾至三民路。长2.4公里。为沪宁铁路支线。1935年修筑。1944年被拆除。

  • 奤夿屯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十里。清设经制外委防守。

  • 大牙墟

    亦作大芽圩、大衙圩。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大衙镇。明万历《高州府志》卷1:电白县有大衙圩。清道光《电白县志》卷8:大牙圩“在县(治今电城镇)西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