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山
又名紫云山。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岸边。《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子云山“在犍为县南五里。《旧经》云:子云隐居之地,下有杨雄滩”。南宋末建城山上, 曰云子城。嘉庆《犍为县志》卷2:子云山在“县南二十五里。汉杨雄尝徙居于此。山腹有子云洞。其巅有池。宋宣和间,邵伯温官蜀转运, 自洛阳迁居蜀中,初亦寓此。至淳祐中,余玠筑城其上,并置戍,因改名子云城”。
又名紫云山。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岸边。《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子云山“在犍为县南五里。《旧经》云:子云隐居之地,下有杨雄滩”。南宋末建城山上, 曰云子城。嘉庆《犍为县志》卷2:子云山在“县南二十五里。汉杨雄尝徙居于此。山腹有子云洞。其巅有池。宋宣和间,邵伯温官蜀转运, 自洛阳迁居蜀中,初亦寓此。至淳祐中,余玠筑城其上,并置戍,因改名子云城”。
即今河南许昌县东张潘乡。民国《许昌县志》卷1《图考》:“张潘保,位于许城东部,距城三十里。……张潘镇为本保集市。……商业繁盛,故列许四镇之一。”在河南省许昌县东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
①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义门县(今陕西延川县西)。四年 (621) 废。②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太和县 (今江西泰和县西六里)。八年 (625) 废。③唐贞观四年 (630)
在今江西九江市区北部长江之滨。相传晋庾亮建。唐白居易诗句: “浔阳欲到思无穷,庾亮楼南湓口东。”在今江西省九江市长江边。《晋书·庾亮传》有秋夜登南楼之事而附会。唐白居易诗:“浔阳欲到思无穷,庾亮楼南湓
即今嘉陵江上源。《方舆纪要》卷56凤县:大散水“在县东五里。出大散关,流经县西南,入于嘉陵江,亦谓之故道水”。唐以后始称嘉陵江。
①即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为道教名山胜地。《水经·沔水注》: “武当山一曰太和山,亦曰和山, 山形特秀, 异于众岳, 峰首状博山香炉,亭亭远出,药食延年者萃焉。晋咸和中,历阳谢允舍
即今山东寿光市北一百十里羊角沟镇。旧为海滨荒村。清光绪十八年(1892)小清河通运,遂为巨镇。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设羊口市,1950年撤销。
约在今四川西昌市境。明万历中,有安四儿者据此。《明史·李应祥传》: “土木安四儿者,居连昌城中,潜剽掠于外。至是知祸及,率党数百人走据虚郎沟”,为明军所获。
又作黄甫营。明天顺中置,属清水营。即今陕西府谷县东北七十里黄甫乡。弘治年间添设关城。《明史· 鞑靼传》: 成化元年 (1465),兀良哈“复渡河,围黄甫川堡”。即此。清设游击驻守。
在今贵州开阳县西北。《清一统志 ·贵阳府》: 乖西山 “一名鲁郎山。元逸士有鲁姓者读书其上。亦名书案山”。
①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四十里小鸡山。《清一统志·松江府一》 引《府志》云:机山“在横云山后,南北相望,以晋陆机得名。下有平原村,亦以机为平原内史也”。②亦名玲珑岩。在今广东始兴县南。《方舆胜览》卷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