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江
即今浙江瑞安市南之飞云江。源出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赤木山,东经泰顺、文成二县,于瑞安市东南入海。《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安阳江“在城南。《志》云:其上源有二……合诸山溪之水,流入县境,至陶山南口而合流,又东至县南,水阔百余丈……东接海口,为县境之冲要”。
即今浙江瑞安市南之飞云江。源出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赤木山,东经泰顺、文成二县,于瑞安市东南入海。《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安阳江“在城南。《志》云:其上源有二……合诸山溪之水,流入县境,至陶山南口而合流,又东至县南,水阔百余丈……东接海口,为县境之冲要”。
即今贵州荔波县。旧置土巡检。清乾隆二年 (1737) 荔波县迁治于此。
①南齐置,属广熙郡。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境。隋废。②北周置,属离石郡。治所在今山西离石县境。隋开皇初属石州,大业初废。③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析长沙县玉潭镇置,属潭州。治所即今湖南宁乡县。明《寰宇通
唐武德七年(624)置,属西豫州。治所在今云南元谋县北龙街附近。贞观三年(629)属靡州。天宝后废。
1941年析寿张、郓城二县置,属鲁南行政公署。治所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大路口乡张博士集。1949年改为梁山县。(1)古旧县名。南朝梁大同初析信义县置,治昆山(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属吴郡。隋开皇九年(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59)置邠宁节度使,治所在邠州(今陕西彬县)。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邠、宁、庆三州,相当今甘肃东部的环江、马连河流域以东及陕西彬县、永秦、旬邑、长武等县地。大历三年(768)罢
在今山西大同市南。《新唐书·太宗纪》:贞观三年 (629),“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以伐突厥”。
北魏皇兴三年(469)置,属北徐州。治所在南城县(今山东平邑县南)。辖境相当今山东平邑县和新泰市部分地。北齐废。
在今河南中牟县北。《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同光四年 (926),帝至万胜镇,登路旁荒冢,“问冢名,对曰: ‘里人相传为愁台。’ 帝弥不悦”。即此。
在今四川宁南县。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置披砂土千户。后于此置披沙汛。民国设县佐,1929年设披砂设治局。1930年改设宁南县。
①即南口。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北齐书·文宣纪》: 天保六年 (555),“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即此。②又称沔口。为夏水 (汉水) 入长江之口。三国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