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定水镇

定水镇

金置,属阳谷县。即今山东阳谷县北五十里定水镇。


(1)在山东省阳谷县西北部、羊角河左岸。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定水镇,人口 7600。定水镇村北临北坡大洼。村南地势较高,河水每涨至此停流,故名顶水镇,后讹为定水镇。镇境1949年为阳谷县八区。1958年阳谷县撤销划归寿张县,为定水镇公社。1961年阳谷县恢复,仍为公社。1984年建乡,1995年改置镇。金线河、羊角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所产白莲藕闻名。有化工、金刚石、地毯厂等。京九铁路经此。坡里村为1927年农民暴动纪念地。(2)在四川省南部县北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定水,人口 1620。以清建定水寺得名。1949年为定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同年底置镇。1992年大王、凤台、太华三乡并入,1994年大王、太华二乡划出。产棉花、蚕茧、油菜籽。有榨油、轧花、粮食加工、氮肥、啤酒、硬化油等厂和园艺场。唐巴公路横贯境内。马村庵有北宋状元马涓墓、板桥寺有北宋陈尧佐墓等遗迹。


猜你喜欢

  • 宛里城

    一名宛里和屯。在今黑龙江桦川县东北万里和通。清康熙 《皇舆全览图》 作穵采城。乾隆 《内府舆图》 作宛里和屯。又名万里和屯、宛里和屯。即今黑龙江省桦川市东北万里河。

  • 大印山

    又名大印隘、大印堡。今四川平武县南一百四十里大印镇。明属石泉县。清属平武县,嘉庆七年(1802)设主簿驻此。民国初设县佐。

  • 大沮水

    即青龙河。在今河北东北部。源出辽西丘陵,西南流入河北境,经宽城、青龙二满族自治县,至卢龙、迁安二县南入滦河。《水经·濡水注》:卢水“出(肥如)县东北沮溪,南流,谓之大沮水,……小沮水又南流,与大沮水合

  • 东直门

    即今北京城东直门。为明清北京城东垣北侧一门。本元大都城东垣崇仁门旧址,明永乐十九年(1421)重建后改名东直门。区片名。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北部。泛指东直门内、外大街与东直门南、北大街交会处及附近地区。因

  • 曲山关

    明置,属安县。即今四川北川县。《方舆纪要》卷67安县:曲山关在“县北六十里,当平武、石泉及县境三路之要。亦曰曲山寨。成化十四年抚臣张瓒自松潘移师叠溪茂州,以曲山三寨负固不服,击破之,即此”。1952年

  • 爱子江

    在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赵丰北。《明史·张辅传》: 永乐十一年 (1413) 辅征安南陈季扩,“与(沐) 晟会顺州,战爱子江”。即此。

  • 石硖口

    在今青海平安县西小峡乡境。《方舆纪要》卷64西宁镇:石峡口在“卫东七十里……有卫卒戍守”。

  • 白掸县

    亦作白禅县。东魏置,属临涣郡。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南百善集。北齐属谯郡。隋大业初废。

  • 黄草峡

    又名黄葛峡。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长江岸。《资治通鉴》: 唐大历四年 (769),泸州刺史杨子琳叛,率兵东下,“涪州守捉使王守仙伏兵黄草峡,子琳悉擒之,击守仙于忠州,守仙仅以身免”。即此。唐杜甫 《黄草》

  • 喷雾岩

    在今四川梁平县东二十里蟠龙山。《舆地纪胜》 卷179梁山军: 喷雾崖 “去军西五十里。其崖高数十丈,飞瀑倾注如雾在空,崖右石鼓,张丞相无尽游从于此,手题云: 水味甘腴,偏宜煮茗,非陆羽莫能辨”。《方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