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郡
西魏大统五年 (539) 置,治所在宜君县(今陕西铜川市西北玉华南四里)。辖境相当今陕西铜川市及耀县北部、宜君县西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废。义宁二年 (618) 复置,治所在华原县 (今耀县)。唐武德初改为宜州。
西魏置,治宜君县(今陕西宜君县西南玉华)。属鄜州。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宜君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西魏大统五年 (539) 置,治所在宜君县(今陕西铜川市西北玉华南四里)。辖境相当今陕西铜川市及耀县北部、宜君县西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废。义宁二年 (618) 复置,治所在华原县 (今耀县)。唐武德初改为宜州。
西魏置,治宜君县(今陕西宜君县西南玉华)。属鄜州。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宜君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在今湖北宣恩县南,接湖南龙山县界。《方舆纪要》 卷82忠建宣抚司: 胜水关在 “司东南三百里”。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河州路置,属西安都卫。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后属陕西都司。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广河、和政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五年 (1372)改为河州府,
北周改射江县置,属昌城郡。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金华镇。《元和志》 卷33射洪县: “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涪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隋属新城郡。唐武德初属梓州。天宝初属梓潼
即今安徽歙县西南十五里堨田。清乾隆《歙县志》 卷1 《都鄙》 有堨田村。
在今越南河内市东海兴省海阳县。《方舆纪要》 卷112新安府: 都斋城 “在府东。其地近海,即海阳城也。交趾倚为重地。嘉靖六年,莫登庸禅位于其子方瀛,退居都斋、海阳,为方瀛外援。即此”。
即今河北海兴县西南二十二里赵毛陶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盐山县图: 东北有赵毛陶集。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置,属秦州。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南。金改为镇。
①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南四十里大周纂村。《清一统志·泽州府》: 资圣寺 “在凤台县 (今晋城市) 西北四十里。北齐建,号永建寺。宋真宗天禧四年改赐资圣寺,周二百六十三步”。②在唐长安城崇仁坊东南隅,今陕西
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舆地纪胜》 卷78荆门军: 魏基州故城 “在今长林县东绿麻山”。《清一统志·荆门州》: 绿麻山 “在荆门州东南 一百三十里。俗呼为桃李山。前有绿麻寺旧址”。
即隋唐东都皇城。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资治通鉴》 隋大业十一年 (615) 载: “有二孔雀自西苑飞集宝城朝堂前。” 胡三省注: “皇城盖即隋之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