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府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改夷陵州置,属湖北省。治所在东湖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市和宜昌、长阳、兴山、巴东、秭归、五峰、鹤峰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地。1912年废。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置,治东湖县(今湖北宜昌市)。属湖北省。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宜昌、长阳、五峰、鹤峰、巴东、秭归、兴山等市县地。1912年废。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改夷陵州置,属湖北省。治所在东湖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市和宜昌、长阳、兴山、巴东、秭归、五峰、鹤峰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地。1912年废。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置,治东湖县(今湖北宜昌市)。属湖北省。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宜昌、长阳、五峰、鹤峰、巴东、秭归、兴山等市县地。1912年废。
亦作萨衣河。即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库页岛) 东北流入海之阿斯卡赛河。清康熙 《皇舆全览图》: 库页岛北部东海岸有 “萨衣河”。光绪《吉林通志》 卷23库页岛之水: “萨依河,出图克苏呼山东南麓,两源合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方舆纪要》卷20江宁县“新开河”条:“又自下新河而东,水分三股:一引石城桥,一引江东桥,一自草鞋夹以达于江, 名三汊河。”②在今湖北监利县东。《方舆纪要》卷78监利县:三汊河“
即今湖北襄樊市南之岘山。唐韩愈《送李尚书逊赴襄阳八韵得长字》诗:“风流岘首客”,指此。《宋史·孟宗政传》:南宋嘉定十年(1217),金人犯襄阳,“宗政午发岘首,迟明抵枣阳,驰突如神。金人大骇,宵遁”。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毛女峰之东北。东汉张楷居此。楷字公超,故名。又名雾谷,亦名雾市谷。以公超能为五里雾而得名。《宋史·隐逸上·陈抟传》:“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德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即
①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内黄县北。《春秋》: 襄公十九年 (前554),“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杜注:“魏郡内黄县东北有柯城。”②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春秋》: 庄公十三年 (前681)
亦名共琦河。即今新疆尉犁县境之孔雀河,为塔里木河下游支流。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1: “孔雀河又折东南流为共琦河,下游与渭干北河会。” 孔雀河 “又南流注于河,即下流之共琦河,东南流会渭干北河,同
①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南兴隆山。《清一统志·奉天府一》: 窟窿山 “在岫岩厅东北八十里”。民国 《奉天通志》 卷75本溪县: 窟窿山在 “城东南六十里。 巍峰耸立, 壁若剗削, 崖间有天然圆孔径丈许,自下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南雄路置,属广东布政使司。治所在保昌县 (今广东南雄县)。辖境相当今广东南雄、始兴二县地。清嘉庆十一年 (1806)改为南雄直隶州,十六年 (1811) 复升为南雄府,十七
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南武关驿。旁扼褒斜道,为陕蜀交通咽喉。《方舆胜览》 卷69凤州: 武休、饶风关,“ (褒斜谷) 旁连武休关,又极东为饶风关”。《宋史·吴玠传》: 南宋绍兴三年 (1133),金将撒离喝
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东南接徽岭。宋淳熙《新安志》卷5绩溪县:佛论岭“在西北四十里。高四百五十仞,周四十里。《祥符经》云,昔尝有高僧讲论于此,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