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郡
①北魏孝昌初置,属司州。治所在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四十八里韩城镇)。东魏天平初为阳州治。北周明帝二年 (558) 为熊州治,移治今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隋开皇初废,义宁二年 (618)复置,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熊州。
②东魏兴和中侨置,属义州。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北魏孝昌初置,治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宜阳、嵩县、洛宁、新安等县一带,隋开皇初废。义宁二年(618年)复置,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熊州。
①北魏孝昌初置,属司州。治所在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四十八里韩城镇)。东魏天平初为阳州治。北周明帝二年 (558) 为熊州治,移治今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隋开皇初废,义宁二年 (618)复置,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熊州。
②东魏兴和中侨置,属义州。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北魏孝昌初置,治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宜阳、嵩县、洛宁、新安等县一带,隋开皇初废。义宁二年(618年)复置,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熊州。
即今湖南浏阳市南大瑶乡。清嘉庆《浏阳县志》卷7:大窑铺市“在县南六十里”。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四十二里易隆。明为木密所驻地。原名洟笼,彝语 “洟” 为水,“笼” 为城,意即水城。
在今河南新县西南六十里。1931年2月鄂豫皖苏区在此建立列宁高等学校,培养红军和地方干部。1932年春,学校迁往新集 (今新县)。
即今福建闽侯县(甘蔗镇)西北之大穆溪。《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大目溪在“府西北五十里。出古田县界,其南为小目溪,出永福县界,皆西北流,注于马渎江”。
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北。《明一统志》 卷58南安府: 禽水“在南康县治西北。源出禽山,东流至南野口入章江”。
①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太平山“又西二十里曰大雄山。地名释迦坂。山之东四十里余曰愚公峰,山之西为俚子峰,左右夹峙, 由万石岭至绝顶,俯视则众山如孙,长江如带”。②一名感钟
在今江西石城县西。《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石城县: 捉杀寨 “在县西。有巡司,明初置,本在县北,嘉靖初移于此”。《清一统志·宁都州》: 捉杀寨 “在石城县西门外一里。……本朝乾隆四十一年改名赤江巡司
俗名石鸡山。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晋书·张轨传》:轨“隐于宜阳女几山”。即此。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西晋张轨少时曾隐居于此。
西魏置,属监利郡。治所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东。北周改为紫陵县。
明、清时指淮安府(治今江苏淮安市)城北的黄河为外河,与里河(今里运河)相对而言。明、清时指淮安府城北的黄河为外河,与里河(今里运河)相对而言。参见“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