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化县
①南齐置,属广熙郡。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境。隋废。
②隋置,属牂牁郡。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西南平伐镇。唐属牂州。后废。
③唐先天元年 (712) 以避明皇讳改隆化县置,属涪州。治所即今四川南川市。北宋熙宁三年(1070) 改为宾化砦。
古县名。(1)隋置,治今贵州省贵定县西南平伐,属牂柯郡。唐后废。(2)唐先天二年(713年)改隆化县置,治今重庆南川市,属涪州。北宋初复改隆化县。
①南齐置,属广熙郡。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境。隋废。
②隋置,属牂牁郡。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西南平伐镇。唐属牂州。后废。
③唐先天元年 (712) 以避明皇讳改隆化县置,属涪州。治所即今四川南川市。北宋熙宁三年(1070) 改为宾化砦。
古县名。(1)隋置,治今贵州省贵定县西南平伐,属牂柯郡。唐后废。(2)唐先天二年(713年)改隆化县置,治今重庆南川市,属涪州。北宋初复改隆化县。
即今福建永安市西北安砂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在福建省永安市西北部、九龙溪下游。面积300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安砂,人口970。因淤沙固岸,故名。明时已有安砂镇。1957年设安砂乡,19
即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七十八里贺家坪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长阳县西北有贺家坪市。
在今湖南岳阳市南㴩湖上。 一名紫溪台。下有石高四丈,曰紫溪石。《岳阳纪胜》: “昔有江叟者,遇樵夫遗以铁笛,吹之无声。一日登白鹤山,吹于紫荆台,响振林谷。”
①北魏太和中置,属大宁郡。治所即今河北张家口市。后废。②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属南汾州。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县底村。隋开皇初属汾州,二十年(600)移治今大宁县。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二年(
一名坛头山。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海中檀头山。《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象山县“东门山”条下:“又南十里有大门、担子、石坛等山。或曰石坛山即坛头山,有南北壳、莱蓝等澳,可以避
在今广东封开县北。《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三了径在“县(今封川镇)北二十里续岭下。相近又有埇彪径”。
①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境。《元史·文宗纪》:致和元年(1328),“燕帖木儿大兵继之,转战四十余里,至牛头山”,擒孛罗帖木儿、蒙古塔失等。②又名牛首山、天阙山、仙窟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宋书·礼志》
东汉建安十九年 (214) 刘备置, 以招徕南部边缘各郡。治所在南昌县 (今云南镇雄县境)。三国蜀章武元年 (221) 移治平夷县 (今贵州毕节市)。建兴十一年 (233),又移治味县 (今云南曲靖市
①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白面山“在府西南六十里。雪岩拱此,如傅粉然。下有白面渡”。②在今湖北嘉鱼县南。《宋史·韩世忠传》:刘忠叛,“有众数万, 据白面山, 营栅相望”。即
在今江西全南县西南,与广东接界。《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冬桃山“在县西南二百里。上多桃树,经冬始熟。下有溪流名桃川。冬桃隘在其上,东通和平,西通始兴,据险当关,可制三面。今有官兵更番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