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县
1912年废宿州置,属安徽淮泗道。治所即今安徽宿州市。1928年直属安徽省。1979年析宿县城关镇置宿州市,1992年撤县并入宿州市。
旧县名。1912年由宿州改置,治今安徽省宿州市。1950年县城曾设宿城市。1953年撤销,仍并入宿县。1979年县城复设宿州市。1992年撤销宿县,并入宿州市。
1912年废宿州置,属安徽淮泗道。治所即今安徽宿州市。1928年直属安徽省。1979年析宿县城关镇置宿州市,1992年撤县并入宿州市。
旧县名。1912年由宿州改置,治今安徽省宿州市。1950年县城曾设宿城市。1953年撤销,仍并入宿县。1979年县城复设宿州市。1992年撤销宿县,并入宿州市。
即今广西蒙山县南蒙江,为西江支流。《清一统志·平乐府 一》: 眉江,“ 《州志》: 蒙江一名眉江,在 (永安) 州南二十里。以湾曲宛若眉状而名”。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3: 哈朗归塔克 “旧音哈朗圭。在和阗西南境。……和阗郭勒出其北麓”。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卷1: 和阗河西源曰哈喇哈什河,东源玉陇哈什河之西源 “出哈朗归
唐置,属羁縻纡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间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西北。属纡州。北宋庆历时废。
①古代汉族自称为 “夏”,亦称 “诸夏” 或“华夏”,常和 “蛮夷” 对称。《尚书·尧典》: “蛮夷猾夏。” 《史记·五帝本纪》 集解引郑玄曰: “猾夏,侵乱中国也。” 此 “中国” 与 “中原” 含
在今河北唐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2唐县“神和山” 条下引 《县志》 云: “县西北高尖峪、空间窑诸处,旧尝产银,谓之银洞。明初尝采矿炼银,力多利少,闭不复采。”
1929年析临夏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在莲花城(今甘肃临夏县北)。1962年迁驻小川,即今治。在甘肃省中部、黄河两岸,西邻青海省。属临夏回族自治州。面积 1870 平方千米。人口20.1万,有汉、回、东
北齐天保年间建。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南三十里林虑山。寺早毁。现仅存寺塔 (高15.4米),千佛洞摩岩石刻及唐开元十九年 (731) 蔡景撰本的支提龛铭。北齐天保年间建,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南。现仅存寺塔、千
亦作恒棱。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安固镇。《周书·赵文表传》: 天和三年 (568),“除梁州总管府长史,所管地名恒陵者,方数百里,并生僚所居,恃其险固,常怀不轨。文表率众讨平之”。即此。事平遂置蓬州,以文
即春秋郑皋鼬邑。在今河南临颍县南。《春秋·定公四年》 杜注: “繁昌县东南有城皋亭。”
即先家城。今西藏申扎县治。民国 《西康西藏详图》 作桑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