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水河
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南,为石亭江支流。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9绵竹县: 三溪河 “亦名射水河。相传蜀王秀营军于此,乏水。王乃筑台,望三溪山下,发三矢,有三泉从石窦出,遂成河流”。《清一统志 · 绵州》: 射水河 “在绵竹县南。源出三溪山,东南流五十里合马尾河,又东南入石亭水”。
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南,为石亭江支流。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9绵竹县: 三溪河 “亦名射水河。相传蜀王秀营军于此,乏水。王乃筑台,望三溪山下,发三矢,有三泉从石窦出,遂成河流”。《清一统志 · 绵州》: 射水河 “在绵竹县南。源出三溪山,东南流五十里合马尾河,又东南入石亭水”。
唐置,即今江苏太湖中洞庭西山之灵祐观。宋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中: “灵祐观,在洞庭山,唐之神景宫也,盖明皇时建。内有林屋洞,人间第九洞天也,……唐时投龙于此,因建宫。(宋) 天禧五年,诏重修,
北宋置,属邓州淅川县。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五十二里白亭村。
又作纳商城、泥沙兀儿、亦薛不儿、你沙不儿。即今伊朗东北部内沙布尔。《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乃沙不耳”。
西周时东夷小国。在今山东莒县西南、沂南县东南。《春秋》: 宣公九年 (前600),“齐侯伐莱。秋,取根牟”。杜注: “根牟,东夷国也。今琅邪阳都县东有牟乡。” 《左传》: 昭公八年 (前534),“秋
①在今广东英德市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金紫山 “在县北十里。石山耸拔。冈脉南出,为县北一里之大庆山,俗名龙山”。②在今四川盐亭县北。《方舆纪要》 卷71盐亭县: 金紫山在 “县北 (
北宋属蓝田县,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宋敏求 《长安志》 卷16: “蓝桥驿在蓝田县东南四十里。”又作蓝溪驿(张籍《使至蓝溪驿寄太常王丞》)。唐置,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为京都长安东南至商、邓、襄州要
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清一统志·宣化府二》: 顺圣川 “延袤二百里,地多美刍,明时牧马于此”。即今河北省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东西延袤二百余里,地多美刍,明代牧马于此。成化十
一名李家道口。即今河南滑县治。旧属浚县。明嘉靖间设税课局于此。清置县丞。民国改置县佐。1949年滑县迁治于此。(1)在山东省寿光市东北部。面积212.9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南单村,人
即今江西于都县东北银坑镇。明嘉靖 《赣州府志》 卷5: 雩都县有银坑隘。清同治 《雩都县志》 卷6: 银坑隘 “在县东北安富里。 明弘治间张设”。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胜利县后徙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南五里。《清一统志·武昌府》:陈公套“在江夏县西南五里。旧名管官套。明弘治十四年知府陈晦以小舟数百载铁器沉于此,并渡急棹,犯其高处,沙随水去,于是水绕城南,商旅得避风涛之险,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