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益州
即北魏益州、西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隋书·地理志》 义城郡:“后魏立益州,世号小益州。梁曰黎州。西魏复曰益州,又改曰利州。”此后广元有小益州之称,《舆地纪胜》卷184利州:“《图经》:时人又呼为小益,对成都之为大益也。”
即北魏益州、西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隋书·地理志》 义城郡:“后魏立益州,世号小益州。梁曰黎州。西魏复曰益州,又改曰利州。”此后广元有小益州之称,《舆地纪胜》卷184利州:“《图经》:时人又呼为小益,对成都之为大益也。”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南潾州。治所在今四川长寿县东北。后属涪州。天宝初复属涪陵郡,乾元初属涪州。北宋熙宁三年 (1070) 废入涪陵县。古县名。唐武德初置,治今重庆市长寿区东北,属南潾州,后属
唐贞观中置,属芝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西北。北宋废。古县名。唐贞观中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西北。属芝州。北宋废。
即今台湾南部之下淡水溪。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历大员、尧港、打狗屿、小淡水……。”即今台湾省高雄、屏东两县之间的下淡水溪。始见于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历大员、尧港、打狗屿、小淡水……”
在今江苏高邮市北三十五里张家沟村。明置巡司于此。
北魏置,属建州。治所在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北固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阳城、沁水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魏文帝置,治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北西城)。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水、阳城、安泽等县地。隋开皇三
亦即雅克萨。今内蒙古牙克石市。《清史稿·地理志》:呼伦直隶厅有“牙克什”车站,为中东铁路车站之一。
隋建,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隋书·炀帝纪》: 大业元年 (605)三月,“又于皂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
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南四十里威坪堡村。《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威平堡 “嘉靖四十五年筑,万历初增修,周一里有奇”。
三国蜀汉延熙中置,属益州。治所在南广县(今四川筠连县西南)。后省。东晋李汉成汉时复置,领四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筠连、珙县、兴文及云南盐津、彝良等县地。南朝宋属宁州。梁以后废。三国蜀延熙年间置,治南广县(
北宋置,属灌阳县。在今广西灌阳县西南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