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都司
即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八年(1375)改大同都卫置,治所在白羊城(今山西大同市西一百四十里),二十五年(1392)徙治大同府(今大同市)。领今山西省北部诸卫所。
即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八年(1375)改大同都卫置,治所在白羊城(今山西大同市西一百四十里),二十五年(1392)徙治大同府(今大同市)。领今山西省北部诸卫所。
①唐仪凤二年(677)置,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罗渡苗族乡(罗星渡场)。辖境相当今四川珙县南部地。先天元年(713)降为羁縻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因忠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巩州,属泸州都督府。北
在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境。《晋书·石季龙传》: 东晋咸康四年 (338),季龙将伐辽西鲜卑段辽,“辽惧,弃令支,奔于密云山”。即此。北魏置密云县,以此山名。
即今新疆墨玉县。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3: 哈喇哈什,“回语: 哈喇,黑色。河中多产黑玉,故名”。1919年置墨玉县于此。
亦作秦家塘。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北华秦乡。清道光《江北厅志》卷2:秦家场“去城二百一十里。大庵汛移此”。
又作双阳、双杨、刷烟。即今吉林双阳县(双阳镇)。清宣统二年(1910)置双阳县于此。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2:双阳“县治濒于双阳河,土名苏斡延。满州古地名,满语浊流也”。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新唐书·李愬传》:元和十二年(817),“入白狗、汶港栅”。即此。在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攻蔡州,遣兵下“白狗、汶港二栅”,即此。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宋苏轼作《万松亭诗叙》曰:“麻城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周以庇行者,且以名其亭。”在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北宋时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旁,以利行人,且名其亭。苏轼有《万松亭》诗。
1913年改鲁甸厅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鲁甸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东北部,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属昭通市。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37.4万。辖1镇、13乡(含2回族乡)。县
隋开皇九年(589)改临湘县置,为潭州治。治所即今湖南长沙市。大业初为长沙郡治。唐复为潭州治。天宝初为长沙郡治,乾元初复为潭州治。元为天临路治。明为长沙府治。清为湖南省会、长沙府治。民国初为湖南省及湘
①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北黄浦乡。《方舆纪要》 卷23宝应县: 黄浦溪,“县北二十里有黄浦镇,南通运河,东接凌溪,又东北入射阳湖”。②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北潭下河,为五华河支流。《方舆纪要》 卷103长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