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峡口山

峡口山

①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寰宇记》 卷152甘州: “北至张掖河,屈曲过同城镇至峡口峰,总三千七十八里。”

②在今福建南靖县东。《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南靖县: 峡口山在 “县东十五里。两山相夹如门,双溪出其中”,故名。

③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梁书·萧纪传》: 太清间,纪率大军东下江陵,湘东王绎 “命护军将军陆法和于硖口夹岸筑二垒,镇江以断之。……将军樊猛获纪及其第三子园满,俱杀之于硖口”。《方舆纪要》卷78夷陵州: 峡口山 “在州西北二十里。两岸壁立,蜀江西来,旋涡最恶”。

④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69太平县 “天马山” 条下: “县北有峡口山,相近者曰城口山。” 《清一统志·太平厅》: 峡口山 “在厅东二百三十里。林箐险峻,悬峰相夹,中通鸟道”。

⑤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118保山县: 峡口山 “下有石洞,广二丈,高半之,一郡之水俱泄于此。阴流地中,达于施甸枯柯,下澜沧江。洞多鱼,亦名鱼洞”。

⑥即石峡口山。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唐陈子昂《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 诗: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即此。

⑦在今青海平安县西小峡乡境。《明一统志》 卷37: 峡口山 “在西宁卫城东。地极险阻,为湟鄯往来咽喉地。汉时名湟狭,唐人尝修阁道,宋筑省章城,控制要害”。《清一统志·西宁府一》: “ 《行都司志》: 峡口山在卫东三十里,石山对峙,亦名小石峡,半山有风波岩,每大风,祷之则息,与大石峡、西石峡谓之三峡。”


古山名。(1)又作夷山。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2)在今甘肃省高台县西北。为合黎山诸峰之一。(3)即“湟陿”。


猜你喜欢

  • 北宋时对西藏前藏地区的汉译称。吐蕃王朝(约629—842) 沿臧河 (今雅鲁藏布江) 南北两岸置乌如 (中央翼)、要如 (左翼)、叶如 (右翼)、如拉(分支翼) 等军政区域。吐蕃王朝灭亡后,原建置废,

  • 城关镇

    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清一统志 ·郧阳府》: 城关镇 “在竹溪县东七十里”。

  • 羊角营

    即今江西会昌县南羊角城。《清一统志·赣州府二》:羊角营“在会昌县南一百二十里。即羊角水隘也。南距广东,东距福建,为咽喉要地。明成化十九年,置长沙营羊角水提备所,嘉靖二十一年筑堡,万历四年并长沙营入安远

  • 七布寨

    在今四川红原县东南。清置七布寨土百户。

  • 黄家庵 (菴) 街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南黄庵乡。民国 《全椒县志》 卷1: 黄家菴街 “距城六十里,长百余步”。

  • 托布拉克

    亦作托扑鲁克。即今新疆英吉沙县东南托普鲁克乡。清道光《新疆识略》卷3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台“七十里至托布拉克台”。

  • 白杨陂

    又名白羊陂。在今河南��县东。《魏书·地形志》:阳夏郡雍丘县有“白杨陂”。《水经·睢水注》 作“白羊陂”。

  • 毛阳镇

    北宋置,属费县。在今山东平邑县东北十二里大三阳。明置巡司于此。(1)古镇名。在今山东省平邑县东北。清曾置巡检司于此。(2)今镇名。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北部。面积306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什

  • 甘树市

    或作甘澍市。即甘草镇。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七十里江中。

  • 布林泉

    在今内蒙古卓资县东南水泉凹村附近。清为察哈尔右翼镶红旗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