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石县
唐总章元年 (668) 置,为东峨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新唐书·地理志》:峨石县 “以南有峨石名之”。二年 (669) 为禺州治。天宝初为温水郡治,乾元初复为禺州治。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
古县名。唐总章元年(66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南。为东峨州治,后为禺州治。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北流县。
唐总章元年 (668) 置,为东峨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新唐书·地理志》:峨石县 “以南有峨石名之”。二年 (669) 为禺州治。天宝初为温水郡治,乾元初复为禺州治。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
古县名。唐总章元年(66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南。为东峨州治,后为禺州治。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北流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于乌蒙部地置乌蒙路总管府,属乌撒乌蒙宣慰司。治所在今云南昭通市东二十里。辖境相当今云南昭通市和鲁甸、大关、盐津、永善等县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乌蒙土府,治所在天梯(今
又名芙芦山。在今广东四会市东。《舆地纪胜》卷96肇庆府:扶卢山“在四会县东四十里。(高)百余丈。上有池,水四时澄澈,花木繁茂。耆老相传:甲戌日即有管弦之音。又云:昔六祖尝隐于此,六祖姓卢,故名。山有六
①即万岁池。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十里凤凰山东南。《水经·江水注》:“初张仪筑城取土处,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顷池是也。”②在今四川万源市东南九十里石塘乡东北。民国《万源县志》卷2:万顷池“一名龙池。在石
①北宋改望海县置,属明州。治所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北镇海区。南宋属庆元府。元属庆元路。明属宁波府。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改名镇海县。②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置,属宁波府。治所在今浙江舟山市定
在今北京市通县南门外。光绪 《通州志》卷2: 宝通寺,“明天顺七年,内监张文锋建,敕赐额名宝通”。
即今广西贺县东南 一百里信都镇。《明史·地理志》 贺县: “南有信都乡巡检司。” 清置信都镇巡司。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信都镇。明、清于此置巡检司。
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北五里。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605:吊黄楼“因吊山谷而名”。嘉庆《宜宾县志》卷13: 吊黄楼在“治北对江。昔人黄庭坚建,后圮。今为东岳庙。土人犹呼旧名”。《清史稿·曾纪凤
唐置,属积利州。即今辽宁瓦房店市北得利寺镇。《新唐书·高丽传》: 贞观二十一年 (647),青丘道行军大总管李进达等,自莱州渡海,“取石城,进攻积利城”。即此。在今辽宁省瓦房店市龙潭山。唐贞观二十一年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晋洛阳故城内。《太平御览》 卷179引华延雋 《洛阳记》 云: 洛阳宫中有宣曲等观。魏、晋时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陆机称洛阳城有三市九观,此其一。
在今浙江天台县东。《方舆纪要》卷92天台县:东横山“在县东十里,天台山足也,俗名覆船山。其上坦夷可三十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