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门山
①在今贵州石阡县城西南。明曹学佺《名胜志》: “两山高下相并曰崖门,崖下水流合平茫水入大溪。崖门西上有洞悬空朝北,高峻莫能窥其深广。”清爱必达 《黔南识略》 卷17石阡府: 崖门山 “在城西南五里,两山如门”。
②在今贵州思南县西。明曹学佺《名胜志》: “两山对峙,崖壁险峻,官道出其中。左曰大崖门,右曰小崖门,永胜、武胜二关依崖而立,郡之门户也。”
①在今贵州石阡县城西南。明曹学佺《名胜志》: “两山高下相并曰崖门,崖下水流合平茫水入大溪。崖门西上有洞悬空朝北,高峻莫能窥其深广。”清爱必达 《黔南识略》 卷17石阡府: 崖门山 “在城西南五里,两山如门”。
②在今贵州思南县西。明曹学佺《名胜志》: “两山对峙,崖壁险峻,官道出其中。左曰大崖门,右曰小崖门,永胜、武胜二关依崖而立,郡之门户也。”
即凭虚洞。又名母猪洞。在今贵州贵定县西。清李宗昉《黔记》:“牟珠洞在贵定县西十五里大道旁。洞口为石门,上有古松一株。门内有观音莲座,石乳所凝也。其上一圆洞透天光,再入则必携炬火,有石钟、石鼓,亦钟乳垂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道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宁远、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道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道州
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南五十里唐官屯镇。清设千总汛于此。同治 《静海县志》: “唐官屯千总汛分管卫河东岸。北自陈官屯起,南至青县马厂止,计长四十六里。西岸北自曹家疙疸起,南至青县赵家洼止,计长四十里余。”
在今吉林靖宇县北。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8:“那尔轰山,(吉林)城南四百里,高十余丈。”“那尔轰”,满语意为“细”。
即今黑龙江省漠河县东北之额木尔河。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额穆尔河,一作厄牧勒,《清统志》作勒木里,《提纲》作厄母里,旧档作阿木尔,《中外舆图》作阿勒巴昔哈河。县(今漠河乡)南八十里。……又东北流十
亦名燕支山、删丹山。即今甘肃山丹县南大黄山。《汉书·霍去病传》: 元狩二年 (前121),“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寰宇记》 卷151引 《西河旧事》 云: “焉支山东西百余里,南
馆驿名。亦作鹿儿峡馆。辽置,在今河北承德县 (下板城) 东北之东山咀乡。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松子岭 “东有夷路,回屈数里,车之所由也,逾岭三所,至鹿峡馆”。苏颂有《和宿鹿儿馆》 诗。
北宋置,属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西南六十里螺百乡。
北宋属洮州,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镇东。《寰宇记》 卷 154洮州临潭县: “鸣鹤城、镇念城、三足城,皆吐谷浑昔有此地时所筑,今属郡地。” 《清一统志·巩昌府》: 鸣鹤城 “在洮州厅东。…… 《明统志》
旧名通阛桥。宋建,在今福建龙岩市城南门外。明永乐间改名龙津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