崿岭
即鄂岭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三十里。《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史思明陷郑州,逼东京洛阳。李光弼说东京不可守,“守之则汜水、崿岭、龙门皆应置兵”。
古山名。又作鄂岭阪或鄂阪。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南朝梁中大通元年(529年),魏分兵镇荥阳、虎牢,使侍中尔朱世承镇此。唐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陷郑州,逼东京洛阳。李光弼谓若守东京,则此岭及汜水、龙门皆应置兵。
即鄂岭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三十里。《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史思明陷郑州,逼东京洛阳。李光弼说东京不可守,“守之则汜水、崿岭、龙门皆应置兵”。
古山名。又作鄂岭阪或鄂阪。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南朝梁中大通元年(529年),魏分兵镇荥阳、虎牢,使侍中尔朱世承镇此。唐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陷郑州,逼东京洛阳。李光弼谓若守东京,则此岭及汜水、龙门皆应置兵。
在今河南临城县西北。《清一统志·赵州》:天台寨“在临城县西北天台山北,接正定府赞皇县界”。
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漠沙附近的山上。明万历《云南通志》卷4新化州:马笼山“在州西一百里。蛮酋尝结寨其上,号马笼部”。元代废入马龙他郎甸长官司。
即今江苏苏州城西南三十里灵岩山。北宋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中: 砚石山 “其山出石,可以为砚,盖砚石之名不虚也”。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卷15引 《越绝书》 云: “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见“
即今四川富顺县北一百里庙坝镇。民国《富顺县志》 卷3: 庙坝场 “东距县一百里。东连隆邑,北接内江,东北极边,悬为一角”。
春秋吴地,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平王十年 (前519),“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后人因此常用 “卑梁之衅”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古邑名。春秋
即今浙江鄞县东五乡镇。清光绪《鄞县志》卷2《市镇》:五乡碶“距城三十里”。明嘉靖间该地有东碶桥、西碶桥、皎碶桥、江碶桥、鄮碶桥等五座碶桥,总名五乡碶。因此得名。
唐贞观十二年 (638) 置,属瀼州。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贞元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南。属上思州。宋废。
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永乐初属后军都督府。治所在今河北张北县。辖今河北张北县地。永乐二十年(1422)移治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属北平行都司。清废。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治今河北省张北
1943年3月日伪由沔阳县荆河以南地析置,治所在新堤镇(今湖北洪湖市)。1945年8月废。
即今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部叶尼塞河支流阿巴坎河。《清一统志·乌里雅苏台统部》唐努乌梁海部:定边左副将军辖乌梁海十佐领“在西北,跨阿勒坦河、阿穆哈河,亦与俄罗斯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