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郎山

巴郎山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清一统志·懋功屯务厅》:巴郎山“在懋功屯务厅东二百一十五里。其山袤延三百余里,与茂州瓦寺土司接界”。民国《懋功县志》: 巴郎山“一名斑斓山。古称冉��,盘亘八九十里。山内有水发源, 由东而西,独流至明郭宗,与抚边梦笔山下之水合流,直趋章谷大河”。


猜你喜欢

  • 牂州

    又作䍧州。 隋开皇初置, 治所在牂柯县(今贵州黄平县西北)。辖境相当今贵州金沙、平坝及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东,余庆、施秉、岑巩县以南,三穗、从江县以西地区及道真、正安、遵义市一带。大业

  • 崇仁里

    十六国后赵置,在今河北邢台市。《资治通鉴》: 东晋太兴三年 (320),后赵石勒 “徙士族三百家置襄国崇仁里”。即此。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十六国时期,石勒为安置士族之家而置。

  • 牙江

    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四十里。《寰宇记》卷75依政县:有“牙江水”。《方舆纪要》卷71邛州“邛水”条内:“牙江在州东四十里,源出大邑县凤凰山,东南流至州东合于邛水。其合处有石如象牙,因名。”

  • 大毕庄

    即今天津市东北大毕庄镇。清乾隆《天津县志》卷4:东路有大毕庄村。

  • 陵城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铜州。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贞观八年 (634) 属容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北流县。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西南。属铜州,后

  • 大理卫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

  • 交阯郡

    即交趾郡。治所在龙编县(今越南河北省仙游东)。《晋书·地理志》、《南齐书·州郡志》 等书均作“交阯”。

  • 浯州场

    在今福建金门县东。元置巡检司于此。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在此设盐课司。

  • 双望堡

    即今河北卢龙县东三十四里双望镇。明设堡,为出山海关孔道。清为驿站。《方舆纪要》卷17卢龙县:双望堡“嘉靖三十八年,蒙古入犯至双望堡”。即此。即今河北省卢龙县东双望。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蒙古入犯

  • 九斤城

    在今湖北保康县北。《方舆纪要》卷79保康县:九斤城在“县北五十里。相传昔人秤土筑城,以水土轻浮,将成复弃。今荒城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