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山镇

平山镇

①金置,属虹县。即今安徽泗县北屏山镇。《金史·地理志》 讹作千仙镇。

②即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长坡镇南旧城。明、清置巡司于此。

③即今广西平南县南一百二十里平山镇,与容县接界。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平南县图:南有平山墟。


(1)在河北省平山县东南部,东濒黄壁庄水库。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9.3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山,人口 7000。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历为县治。1953年设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1988年改今名。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有磁铁、磷、石灰石矿及木器、制镜、建材、造纸、纺织等厂。石清、石岗、石微等公路经此。有唐文昌庙、齐计三烈士纪念碑。(2)在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部。面积190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山,人口1.4万。1947年设平岭区,1948年改平山区。1950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产玉米、大豆等。有较丰富的矿产、林业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化工、钢窗等厂。柳条编织品远销国外。滨绥铁路、301国道经此。(3)在黑龙江省兰西县中西部。面积21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山,人口 2340。因村建在平岗上,名太平山。1946年设太平区,1946年改第四区。1956年改太平乡,1958年改团结公社,1981年改平山公社,1985年改镇。产玉米、小麦、烤烟、亚麻等。有农机修配、亚麻纺织等厂。公路通兰西等地。(4)在广东省高州市东北、良德水库东部。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山圩,人口 1350。镇区原为黄塘圩,因1958年建高州水库被淹,迁建于平山岭,故名。1959年设平山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乡,1989年改镇。地处云雾山脉西侧低山区。产松、油茶、杉、香蕉、南药、茶叶。有橡胶场、养鹿场、养牛场。有橡胶制品、纺织、纸品等厂。素水公路经此。(5)在广东省惠东县西部、西枝江中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10.3万。镇人民政府驻下西门,人口10.1万。因除东部飞鹅岭较高外,其余均较平坦,故名。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为循州道辖,称洪堂市。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平山驿(马驿)。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平山巡检司。民国时已成集市,称平山圩,属惠阳县。1950年冬属惠阳十一区。1958年为惠东县治。1966年改区,1986年改镇。地处丘陵地带。主产稻、甘薯、花生、甘蔗,并产水果。特产茗教荔枝、谭公梅菜、大洲杧果、下贤烟叶、碧山绿茶。有食品、纺织、建材、电子、皮革、服装、五金、玩具等厂。324国道和平西、平蛇公路在此交会。九龙峰为旅游区,东北部有古田自然保护区。有罗焕荣烈士纪念碑。(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南部。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山圩,人口 2450。镇区1830年始建,传原地产玉桂称桂堆圩,后被劫将圩攻打铲平,重建后则名平山。1950年为平南县第一区。1958年称平山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木薯、玉桂、茶叶、柑橙、“沙田柚”等。有微型发电机、芒竹编织、桂油、农机等厂。为农贸集市。公路通平南、容县等地。(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西北部。面积322平方千米。人口4万,82%为壮族。镇人民政府驻平山街,人口 1000。因处平头山下,故名。1950年为平山区,1955年分属平山、屯秋区,1958年称平山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改公社,1983年又称区,1987年改乡,1995年置镇。产稻、豆类、黄红麻、甘蔗等。有农具、淀粉等厂及铁矿。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柳州—屯秋铁路至境内,设龙婆、拉洞两车站。公路通鹿寨、永福、柳州等地。(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东北部。面积125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山街,人口 2920。因处群山腹地,俗称平山肚,后改今名。1950年为灵山县二区,1958年设平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产稻、甘蔗、木薯、花生、柑橙、荔枝、龙眼、茶叶等。有大理石、制茶、面条、骨粉、酿酒、农机等厂。为农贸集市。有公路接玉钦公路。


猜你喜欢

  • 苦菜关

    当在今贵州湄潭、瓮安、余庆三县境。《明史· 陈璘传》: 万历二十八年 (1600) 讨杨应龙乱,率大军由偏桥、龙泉坪司进兵,渡乌江入苦练坪,与据守七牌野猪山之敌激战,“贼败逃深箐,官军遂入苦菜关……进

  • 三蜀

    ①秦灭蜀国置蜀郡,西汉高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又分置犍为郡,本一蜀国,称为三蜀。辖地相当今四川中部,贵州北部赤水河流域及云南金沙江下游以东,会泽以北地区。西晋左思《蜀都赋》:“三蜀之豪,时来时往。”刘

  • 木册长官司

    元末明玉珍改木册安抚司置,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明初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属高罗安抚司。宣德九年(1434)属施州卫。清初改为木册土司。元末明玉珍改木册安抚司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南板栗园。明

  • 长沙国

    西汉高帝五年(前202)改长沙郡置。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即此。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全州、广东连县、阳山等地。东汉改为长沙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以长沙郡置

  • 多尔树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北,为藏北三十九族中之二族。清《西藏图考》卷5:上多尔树、下多尔树族“百长一员,住牧年绒地方”。位居类乌齐之北者为上多尔树族,西北者为下多尔树族。

  • 龙广汛

    清置,即今贵州安龙县西龙广镇。

  • 亦苴龙城

    元德州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元史·地理志》 德州:“在(德昌)路之北。其地今名吾越甸,城曰亦苴龙……元至元十二年立千户,十三年改为德州。”

  • 岳阳溪

    亦名龙溪、姚市河、青竹溪。为安居河支流。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北。《元丰九域志》 卷7: 安岳县有岳 阳 溪。《舆地纪胜》 卷 158 普州:岳阳溪,“ 《图经》 云: 天圣中,郡守翰林彭乘凿石为曲水,后名

  • 同蒲铁路

    从今山西大同至永济市蒲州镇。全长约854公里。清宣统元年(1909)动工,先修太原至平遥段,1911年后时断时续。至1936年从太原到风陵渡的同蒲路南段建成;从1935年至1939年太原至大同段也建成

  • 春秋时邾地。在今山东费县南。《春秋》: 僖公元年 (前659),“九月,公败邾师于偃”。《公羊传》作缨。古邑名。春秋邾邑。在今山东省费县南。《春秋》僖公元年(前659年),“公败邾师于偃。”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