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秦郡
北魏太延二年(436)置,属岐州。治所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凤翔、麟游、宝鸡、扶风等市县交界之地。西魏改名岐山郡。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义坞堡)。属岐州。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宝鸡、岐山等市县一带。西魏改名岐山郡。
北魏太延二年(436)置,属岐州。治所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凤翔、麟游、宝鸡、扶风等市县交界之地。西魏改名岐山郡。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义坞堡)。属岐州。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宝鸡、岐山等市县一带。西魏改名岐山郡。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肆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西部,位于南薇滩西北约64海里。西北至东南长26公里,宽13公里。各处水深度不等,有数处礁斑水深在15—19米之间。1935年公布名称为比邻无畏滩。1947年改名广雅滩。
即寻思干。今乌孜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元刘郁 《西使记》: “挦思干城大而民繁。”
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南十里。东晋时姚苌于此设杏城镇。《晋书·姚苌载记》:“魏褐飞自称大将军、冲天王,率氐胡数万人攻安北姚当成于杏城。”即此。《魏书·地形志》:北华州“治杏城”。《元和志》卷3坊州中部县:杏
即今西藏桑日县。《清一统志·西藏》:桑里城 “在喇萨东南二百五十一里”。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语,桑,红铜也; 里,山也。城旁有山,旧产红铜,故名。” 1960年与沃卡宗、温宗等合并设
北宋置,属兰州。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四十五里。《宋史·地理志》: 京玉关“元符三年赐名,本号把拶桥”。元废。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姚州(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十七里旧城)。辖境约当今云南西北部。麟德以后辖境扩大,东边包有今昆明,南至曲江,西抵怒江。后来滇西北部分地被吐蕃占领。天宝后废。
即白音胡硕。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镇。清图什业图札萨克和硕亲王府 (科尔沁右翼中旗王府) 曾在此兴建喇嘛寺庙,故称此地为白音胡硕黑迪庙,俗称伊和苏莫 (大庙)。
即今河南舞阳县东北侯集。1948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置沙北县治此。
西汉元鼎二年 (前115) 置,属犍为郡。治所即今四川合江县。东汉改为符节县。建安中属江阳郡。西晋复改符县。永嘉以后废。古县名。西汉元鼎二年(前115年)置,治今四川省合江县。属犍为郡。东汉时改符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