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顶山

平顶山

①在今山西广灵县北。《方舆纪要》卷44广灵县:“平顶山在县北三十里,其顶方平。”

②在今辽宁抚顺市南。1932年9月16日侵华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于此,殉难三千多同胞。1972年建立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及遗骨馆。

③在今辽宁本溪市南。明《全辽志》卷1:平顶山在“(辽阳)城东一百里。山周三十里,其顶平厂可耕稼”。山当因此而名。

④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南唐王山。明《辽东志》卷1:平顶山在“(海州卫)城南十里”。《清一统志·奉天府一》:平顶山在“上有积水不涸,俗名浴盆山。唐太宗曾驻跸于此。一名车驾山,又名唐王山”。

⑤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南,属哈达山脉。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8:平顶山在“(吉林)城西南九十里。高三里”。

⑥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市区北。《清一统志·汝州》:“平顶山,在郏县东南五十五里。接南阳府叶县界。延袤十里。绝顶平垣,无峰峦,故名。”今平顶山市以此山名。


(1)山名。在黑龙江省铁力市、通河县间,汤旺河以西,松花江北面。属小兴安岭南段。山体以花岗岩、片麻岩、玄武岩为主。同名主峰海拔 1429 米。有红松林及铁矿。(2)区片名。在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西部。东与老虎台相邻,南连顺城区千金堡,西至南昌路,北与新抚区东岗为界。原名栗子沟。日军侵占时期因建矿用土,将一座小山顶挖平,故名。三面环山,多为平房。住户多为老虎台煤矿与抚顺华丰厂职工。有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


猜你喜欢

  • 中州

    ①地区名。犹言中原。对异域而言指中国,在中国范围内或泛指黄河流域,或专指居《禹贡》九州中间之豫州之域。明、清以来专指河南一省。②北周明帝初置,治所在新安郡(今河南渑池县东二十五里)。保定五年(565)

  • 沁河

    在今河北邯郸市北。《清一统志·广平府一》 “渚、沁二河”条:“沁河在(邯郸)县北,其源亦有二:一在县西二十里曰岩嵛河;一在县西北二十里曰牛照河。二河皆出紫山,合流径县西北一里,又东绕县北入滏阳河。”又

  • 崇宁县

    北宋崇宁元年 (1102) 改永昌县置,属彭州。治所在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明洪武四年(1371) 属成都府,十年 (1377) 省入灌县,十三年(1380) 复置。清康熙七年 (1668) 废入郫县

  • 银田寺镇

    即今湖南韶山市东南银田镇。明天顺三年 (1459) 于此建银田寺。镇因寺为名。

  • 福建省

    元置福建行中书省,明改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称福建省。治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据 《新唐书·方镇表》 载: 开元二十一年 (733) “ 《置福建经略史》,领福、泉、建、漳、潮五州,

  • 渠口堡

    明建,属宁夏西路广武营。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渠口农场。

  • 勐 (猛) 省镇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北勐省镇。1945年沧源设治局曾迁治于此。傣语 “勐” 为地方,“省” 为荨麻,意即荨麻多的地方。

  • 八渡墟

    即今广西田林县西八渡苗族乡。《清一统志·泗城府》:八渡墟“在西林县,旧有主簿。本朝嘉庆二年裁”。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西南八渡圩。八渡,壮语意为“渡口”。清西林县主簿曾驻此,嘉庆二年(1797年)废

  • 李家台

    ①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南一百九十里李家台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开原县图:东南有李家台。②亦称李台集。即今山东阳谷县西南李台乡。旧属朝城县。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朝城县东南有李家台。

  • 浯水

    又名浯汶。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水经·潍水注》: “ (浯) 水出浯山……东北入潍。”(1)即“浯汶”。见“五汶”。(2)又名清河。源出今山东省莒县北浯山,东北流经安丘、诸城二市县,至高密县界入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