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在今四川广元市区北八里嘉陵江东岸。原为古蜀道上的“石柜阁”。始建于南北朝,迄清咸丰年间。以隋唐居多。原有造像一万七千余尊, 1935—1936年修川陕公路,毁去大半。现有石刻南北长200余米,最高处约40余米。共有龛窟四百余个,造像七千余尊。高低错落,多达十三层。像大者高4米余,小者仅1.5厘米。另有题记碑刻六十余幅。主要龛窟有大云洞、大佛洞、三世佛窟、牟尼阁、千佛洞等。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四川省广元市区北4千米嘉陵江东岸。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石刻题记,全崖佛像总数1.7万余躯。1935—1938年修川陕公路,毁造像一半以上。现有石刻南北长200余米,最高处约40余米。共有龛窟400余个,7000余尊。龛窟重叠密布,多者13层。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的作品,以唐代居多。大佛洞高约5.4米,为最早洞窟之一。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主像头部残缺,左右壁的菩萨像身躯肥硕颀长,束双髻,肩有披风,在身前十字相交。二弟子,头小身长,衣纹紧裹,富有质感。睡佛洞,中刻释迦涅槃像,后刻娑罗双树及天龙八部组成双柱,直连洞顶,设计巧妙,颇具美学与力学效果。大云洞的佛像和观音像,以及附近毗卢佛龛及释迦坐像龛,雕刻精美,为唐代作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造像


猜你喜欢

  • 姑棼

    在今山东博兴县南。《左传》: 庄公八年 (前686),“齐侯游于姑棼”。《方舆纪要》 卷35谓 “姑棼或以为即薄姑也”。

  • 大头城

    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南八十五里,滨临沱江。东距怀德镇、西距赵化镇各十五里。南宋于江边虎头山建虎关城。山下集市遂名大虎头城,简称大头城。后因沱江水患,迁集市于今大城乡。

  • 皇泽寺摩崖造像

    在今四川广元市区西二里皇泽寺后岩壁上。始建于南北朝,隋唐时最盛。现存石窟和摩崖二十四处,造像千余尊。主要石窟有中心柱窟、大佛楼、五佛亭、则天殿等,石壁上大大小小的造像琳琅满目。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

  • 妙高峰

    ①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上,为金山最高处。东望焦山,西瞰金陵,南俯京口,北对瓜洲,为江南一形胜。山顶有妙高台。宋《嘉定镇江志》卷6:妙高山“妙高台,元祐初,主僧了元所立”。②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十里东山。宋

  • 建雄镇

    北宋置,属扶沟县。在今河南扶沟县东三十五里。

  • 柳浦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凤凰山麓、钱塘江滨。《宋书·孔觊传》: 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吴喜“进军柳浦……自柳浦渡,趋西陵”。《南齐书·沈文季传》: “ (唐) 寓之进柳浦,登岸,焚郭邑。” 即此。隋、唐

  • 袁州

    隋开皇十一年 (591) 置,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元和志》 卷28: 袁州 “因袁山为名”。大业初改为宜春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袁州,并以宜春县 (今宜春市) 为州治。天宝元年 (742)

  • 中院村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二十八里,为孤山口入上方山必经之地。民国《房山县志》卷3引魏必复《天开中院碑阴记》:“至元十年应公禅师始来住持……建中院寺于南沙河。”村因寺名。后分为上、下中院村。

  • 石梁下峒长官司

    元至正初置,治所在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南石梁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属容美宣抚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废。

  • 四流山

    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北。《寰宇记》卷127蕲州:四流山“在州北界。山岭迤逦,山南水流入蕲水县界以入大江,即鄂州永兴县界;山西水北流入蕲水县界,次入大江,即鄂州武昌县界;北入寿州霍山县;东入舒州太湖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