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水关
①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南七十里黄河渡口。古名永宁关。清雍正《陕西通志》卷16引刘谷《碑记》:“延水关者,古渡口也。东则晋之狐,西则秦之古临,在昔设关更戍,号称隘口。”
②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延水关镇。1934—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延水县治此。
在陕西省延川县东南,与山西省永和关隔黄河相望。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在此设永宁关,元废。清设延水关。历为陕西通往山西的古渡口,“延关飞渡”即指此。1984年修复码头,有机船通行。
①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南七十里黄河渡口。古名永宁关。清雍正《陕西通志》卷16引刘谷《碑记》:“延水关者,古渡口也。东则晋之狐,西则秦之古临,在昔设关更戍,号称隘口。”
②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延水关镇。1934—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延水县治此。
在陕西省延川县东南,与山西省永和关隔黄河相望。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在此设永宁关,元废。清设延水关。历为陕西通往山西的古渡口,“延关飞渡”即指此。1984年修复码头,有机船通行。
在今湖北襄樊市(樊城)附近。《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刘备军“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关)羽见四冢欲坏, 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即此。
在今陕西澄城县南五十里。《宋名臣言行录》: “李显忠初仕金,知同州,密图南归,由汉村经临高原奔夏。” 即此。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宋时李显忠仕金,知同州,后密图南归,由汉村经临高原奔夏,即此。
①即今江西黎川县西南龙安乡。《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龙安镇“在县西三十里。本名上龙镇,后曰龙安。有公馆,并置铺舍于此。道出南丰县”。②北宋置,属眉山县。在今四川眉山县北二十里镇江乡之龙安铺。(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北一百余里,与安吉县接界。《旧唐书·王雄诞传》: “ (李) 子通以精兵守独松岭。” 《元史·伯颜传》: “参政阿剌罕等为右军,以步骑自建康出四安,趋独松岭。” 均此。后置关岭上。古山
即古蓝水。今河北玉田县西兰泉河。《清一统志·遵化直隶州一》: 采亭桥河 “源出三乐台山,西流会螺山寺泉,又西南入宝坻县蓟运河。其水清冽,而泥蓝于靛,亦名蓝水”。
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南郭村镇。明嘉靖 《归德州志》 卷1 《村镇》: “郭村集,州西南二十里。”清光绪 《商丘县志》 卷1 《市集》: “西南面有郭村集,离城三十里。”
元至顺二年 (1331) 改银沙罗甸宣慰司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一百十里上允镇。辖境约当今澜沧江以西、萨尔温江以东、小黑江以南地区。明初废。
在今湖北郧县东汉水东岸安阳口。《方舆纪要》卷79郧阳府郧县“马山口堡”条下:“其相近者曰安阳口店。”《清一统志·郧阳府》:安阳口店“在郧县东五十里”。民国《湖北通志》卷36郧县:安阳口“同治元年,粤逆
明初置,在今山西介休市西二十里义棠镇。地当汾水南出之口,旧为太原、平阳间交通要隘。清雍正七年(1729)裁,改称义棠堡。
即铜瓦厢。在今河南兰考县西北二十四里东坝头乡西铜瓦厢集。明嘉靖 《兰阳县志》 卷9: 铜牙城“在县治西北二十五里。俗呼铜瓦厢。《文选》注: “天子出,建大牙。又古有牙旗、牙门、牙城之称。今此牙城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