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墓
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金渎里。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 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人。明代散文家。墓地方广五亩多,墓有二冢,东冢为其高祖南隐公暨配俞氏之墓,西冢为归有光及配魏氏、王氏之墓,曾孙归庄墓附葬在西冢之次。原墓门在东,乾隆六年(1741)县令丁元正封筑后,移在西冢之前。1934年重加修葺,改建墓门,篆额“归震川先生墓”,并立“明太仆寺丞归震川先生墓碑”。
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金渎里。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 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人。明代散文家。墓地方广五亩多,墓有二冢,东冢为其高祖南隐公暨配俞氏之墓,西冢为归有光及配魏氏、王氏之墓,曾孙归庄墓附葬在西冢之次。原墓门在东,乾隆六年(1741)县令丁元正封筑后,移在西冢之前。1934年重加修葺,改建墓门,篆额“归震川先生墓”,并立“明太仆寺丞归震川先生墓碑”。
又名大洪山。在今安徽祁门县北。《清一统志·徽州府一》:大共山“在祁门县北五十里,与石埭县接界。大共之水出焉。亦作大洪山”。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招信军置,治所在盱眙县 (今江苏盱眙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及安徽天长、五河、明光等县市地。十五年 (1278) 改为临淮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招信军置,治盱眙
北宋置,属韦城县。即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四十六里武丘乡。
即今河北鹿泉市东南三十二里寺家庄镇。明嘉靖《获鹿县志》卷2:寺家庄集“在城南四十里”。
一名山。 在今山西祁县东南。 《元和志》卷13祁县: “帻山在县东南六十里。”
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四九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新宁县(今台山市)东南有四九墟。
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改廉州千户所置,属广东都司。治所在廉州府 (今广西合浦县)。清顺治十年 (1653) 废。
在今浙江上虞市西北三十二里沥海镇。《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沥海守御千户所在“府东北七十里。洪武二十年建,属临山卫。城周一里,近海岸有施湖隘、四汇隘,为戍守要地”。清顺治十七年(1660)废。明洪武二
①汉代称河内、河南、河东三郡为“三河”。《史记·货殖列传》:“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汉书·百官公卿表》:司隶校尉“察三辅、三河、弘农”。《后
亦作克尔素边门。清建,为柳条边门之一。即今吉林梨树县东之东辽河西岸赫尔苏门。《清一统志·吉林二》: 克尔素边门 “在吉林城西北四百里,东距伊屯边门一百八十四里”。村名。在吉林省梨树县东南部、东辽河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