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唐县
唐置,属当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寰宇记》卷81悉唐县:“置在悉唐川”,因名。显庆元年(656) 为悉州治。咸亨元年(670) 移州治左封县。三年(672) 于县侨置翼州,仪凤元年(676)于县置南和州。天授 二年 (691) 为静州治。广德后废。
古县名。唐显庆元年(656年)置,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为悉州治,后为静州治。“县置在悉唐川”(《旧唐书·地理志》)。广德后地入吐蕃。
唐置,属当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寰宇记》卷81悉唐县:“置在悉唐川”,因名。显庆元年(656) 为悉州治。咸亨元年(670) 移州治左封县。三年(672) 于县侨置翼州,仪凤元年(676)于县置南和州。天授 二年 (691) 为静州治。广德后废。
古县名。唐显庆元年(656年)置,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为悉州治,后为静州治。“县置在悉唐川”(《旧唐书·地理志》)。广德后地入吐蕃。
北宋崇宁三年(1104)以林金城改名,属西宁州。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四十里。后废。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以林金城改名,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属西宁州。后废。
亦名小巴岭。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寰宇记》卷140难江县:“小巴岭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周地图》云:此山之南即古之巴国。其岭上多云雾,盛夏犹有积雪。又有北水源出此山。”
明永乐元年(1403)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中下游流域,东抵汤旺河以西,南达哈尔滨、阿城、宾县等地。后废。明永乐元年十二月(1404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中下游。属奴儿干都司。辖区约
①北周置,属资州。治所在资阳县 (今四川资阳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资阳市地。隋开皇三年(583) 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资州置,治所在盘石县(今四川资中县北三里)。辖境相当今北起资阳市,南至内
金置,属无棣县。在今山东庆云县西北。(1)古镇名。金置,在今山东省庆云县西北。《金史·地理志》:沧州无棣县有分水镇,即此。(2)今镇名。(1)在浙江省桐庐县西北部、分水江上游。面积134.4平方千米。
简称双鱼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神电卫。在今广东阳西县南上洋镇东南双鱼城。《方舆纪要》卷101双鱼所:“在阳江县西南百五十里。……有城,周二里有奇。所东有双鱼角,临大海,颇险,所因以名。”
①在今甘肃漳县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59漳县:西倾山“山势绵延,西倾水出焉。或以为《禹贡》之西倾山,非也”。②又称西强山、嵹台山。亦作罗插普喇山、鲁察布拉山。在今青海东部和甘肃西南部,属秦岭西端。
即今台湾岛东北之花瓶屿。《隋书·流求传》: 大业六年 (610),陈稜、张镇州率兵自义安(今广东潮安) 浮海击流求,“至高华屿”。即此。《新唐书·地理志》: 泉州 “东行二日至高华屿”,当指今澎湖列岛
在今广东遂溪县东。《清一统志·雷州府》:石门港“在遂溪县东三十里。自高州府石城县流入,与吴川县分界,又南至东头山入海。亦名海头港”。
即今四川平昌县西南岳家乡。清道光 《巴州志》 卷2: 岳家寺场在 “州南二百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