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右卫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明一统志》卷67成都府:成都右卫“在府治西三里”。后废。
明洪武中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清初废。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明一统志》卷67成都府:成都右卫“在府治西三里”。后废。
明洪武中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清初废。
春秋时吴都东门。即今江苏苏州城之相门。《吴地记》:“匠门又名干将门……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故名。后省称将门,音变而为匠门。现已拆除。
古道路名。在今陕西志丹县东。《寰宇记》卷37保安军:“圣人道在军城东七里,从蕃部末家族来,经军界一百五里,入敷政县界,即赫连勃勃起自夏台入长安时,平山谷开此道,土人呼为
蒙古宪宗七年(1257)改怀、孟二州置,属中书省。治所在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修武、武陟两县以西地区。元延祐六年(1319)改为怀庆路。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以孟、怀二州
春秋时吴国都城。秦置县,为会稽郡治。治所即今江苏苏州市。东汉为吴郡治。南朝梁太清二年(549)为吴州治。隋开皇九年(589)徙治今苏州西南横山东五里,为苏州治。大业初复为吴州治,不久改为吴郡治。唐武德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山(白帝城)。为祭祀公孙述之庙宇。始建年代不详。唐杜甫《上白帝城》诗云:“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据此唐已有祠庙。《方舆胜览》卷57夔州:白帝庙“旧州城内。有三石笋犹存。公孙
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北四十里碑院镇北。《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禹迹山 “在南部东南三十余里”。《明一统志》 卷68保宁府: 禹迹山 “旧传禹治水至此,故名。山有寺,因崖斲石为巨佛像,层楼覆之。泉出其
即今青海共和县西沙珠玉河。《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西后旗: “牧地跨柴集河,其水北注盐地。”
春秋时齐邑。即今山东高密市。《史记·管晏列传》:“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西汉于此置夷安县。古邑名。春秋、战国时齐邑,即今山东省高密市。《史记·管晏列传》:“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即此。汉置
即吴翁湖。今江苏兴化市北蜈蚣湖。
一名阔精堡。北宋熙宁八年 (1075) 置,属河州。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南十五里。金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