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黎县
亦作扶犁县。即夫黎县。在今辽宁义县东南。《后汉后·鲜卑传》:元初二年(115),鲜卑“夏攻扶黎营,杀长史”。李贤注:“扶黎,县,属辽东属国,故城在今营州东南。”
古县名。东汉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南。属辽东属国。后废。
亦作扶犁县。即夫黎县。在今辽宁义县东南。《后汉后·鲜卑传》:元初二年(115),鲜卑“夏攻扶黎营,杀长史”。李贤注:“扶黎,县,属辽东属国,故城在今营州东南。”
古县名。东汉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南。属辽东属国。后废。
在今福建邵武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邵武县:“云锦山在府西南八十里。高峰环合,凡三十有六。”
亦作狄丘冶。唐置,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利国乡。《新唐书·地理志》 彭城县: “秋丘冶有铁。” 北宋改置利国监。
在今湖南郴州市南十五里。亦名圆泉。宋张舜民爱其清冷而甘,因以己号名之。《方舆胜览》卷25郴州: 圆泉 “张浮休 《永庆寺记》 云: ‘世传陆羽著 《茶经》,定水品’。张又新益水品为二十,而圆泉第十八”
三国魏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县西。《水经·泄水注》: “博安县,《地理志》 之博乡县也。王莽以为杨陆矣。泄水自县,上承沘水于麻步山,西北出,历濡溪,谓之濡水也。” 西晋废。古县名。三国魏置,治
又称麓山、灵麓峰。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三年(950年),楚马希萼自朗州进攻岳州不克,乃掠湘阴而西至长沙,“军于湘西,步兵及蛮兵军于岳麓”,即此。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西南—东
即今贵州湄潭县南乌江渡口。《方舆纪要》卷70遵义府遵义县 “三度关” 条: “万历中贵州帅李应祥讨杨应龙,自平越进兵……直抵疆界河,屯袁家渡。”即今贵州省湄潭县南乌江渡口。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西魏改郑县置,属顺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隋开皇初改为顺阳县。古县名。西魏改郑县置,治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属顺阳郡。隋开皇初废。
即南疆八城。清中期以来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诸城之统称。清中期以后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周围各城之统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起,在喀什噶尔(今喀什市)、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县)、叶尔羌、和阗
即土尔扈特南中旗。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
即南壄县。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南章水南岸。东汉改作南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