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吴国。又作句吴、工吴。周太王子太伯、仲雍所建。初都蕃离 (一作梅里,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后迁都吴 (今江苏苏州市)。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
五代晋天福初改竟陵县置,为复州治。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北宋熙宁六年 (1073) 改属安州。元祐初复为复州治。南宋绍兴三年 (1133) 为荆湖北路安抚使驻地。元属沔阳府。明属沔阳州。清属安陆府。雍正
即百井。今山西阳曲县东北柏井。《旧唐书·李自良传》: 大历十三年 (778) 回纥入寇太原,鲍防令焦伯瑜等迎战,“遇虏于百井,伯瑜等大败而还”。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27: 北宋雍熙三年(986
即今辽宁锦州市西南小凌河。《汉书·地理志》 辽西郡狐苏县: “唐就水至徒河入海。” 陈澧《汉书水道图说》 谓: “唐就水,今蒙古土默特右翼小凌河,东南流奉天锦县入海。”
1935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原新杭县及长汀县部分地区析置,治通贤障云岭燕子塔 (在今福建上杭县北)。同年6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5年1月由新杭县及长汀县部分地析置。治障云岭。同年6月
西汉武帝时筑,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荣河镇北。《汉书·宣帝纪》:西汉神爵元年(前61),“幸万岁宫,神爵翔集”。即此。
本峨和县。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太平乡南岷江西岸。《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九年 (793) 攻吐蕃,“乃命大将董勔、张芬分出西山、灵关,破峨和、通鹤、定廉城”。
亦译客鲁连、怯鲁连、怯绿怜、翕陆连,又作胪朐河、驴驹河、陆局河、龙居河、龙驹河。即今克鲁伦河,源出蒙古国肯特山,东流入中国境,注于呼伦湖。《秋涧集》 录张德辉 《纪行》: “翕绿连河 (怯绿连河) 汉
南宋景定元年(1260)升涟水军置,治所在涟水县(今江苏涟水县)。明洪武初改为安东县。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升涟水军置,治涟水县(今属江苏)。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涟水县。属淮南东路。元废县入州,属淮安
宋置,属沙县。在今福建沙县北将军山下。因将军山而得名。《明通鉴》 附编: 清顺治六年(1649) 十一月,“大清兵克延平之将军寨,明德化王慈烨死之”,即此。宋置,在今福建省沙县北将军山下,因将军山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