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抚州

抚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以临川郡改置,治所在临川县(今江西临川市西)。大业初改为临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复为抚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抚州。宝应元年(762)与县同移治今临川市。自隋设抚州始,辖境屡有减缩,唐武德七年(624)以后相当今江西临川以南抚河流域。五代南唐以后又缩小。宋时仍为抚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抚州路。

②金明昌四年(1193)置,治所在柔远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县以西, 内蒙古集宁市以东地区。蒙古中统三年(1262)改为隆兴路。


(1)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临川郡置,治临川县(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西,唐宝应中移治今临川区)。时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即以“抚”名州(《太平寰宇记》)。大业初复为临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抚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县以南的盱江及宜黄水、宝塘水流域地。五代南唐分所辖南城、南丰两县属建武军,辖境缩小。两宋属江南西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抚州路。(2)金明昌三年(1192年)置,治柔远县(今河北张北县)。属西京路。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北县以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以东地区。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升为隆兴府。


猜你喜欢

  • 东流镇

    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北东流村。宋《景定建康志》卷16:东流市“市有桥曰东流,以水流自东,因名之。在上元县宣义乡,去城四十里”。(1)镇名。在安徽省东至县西部、尧渡河汇入长江处。面积105.6平方千米。人口

  • 绿绕亭

    在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 (岩前镇)) 西三十八里西溪南村。为过街亭。始建于元天顺元年(1328)。明景泰七年 (1456) 重建。亭梁枋上刻有题铭: “景泰七年岁次丙子十一月十八日甲申吉辰重建绿绕亭,以

  • 利阳亭

    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左冯翊衙县,刘昭注引《皇览》曰:“有苍颉冢,在利阳亭南,坟高六丈。”在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东汉属衙县。

  • 安阳市

    1949年由安阳县城区及近郊析置,属平原省。治所即今河南安阳市。1952年划属河南省。在河南省北部。面积 7413 平方千米(市辖区247平方千米)。人口533.2万(市辖区 1007.6 万)。辖文

  • 新大庆关

    清置,属朝邑县。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南黄河西岸。《清一统志· 同州府》: 大庆关“今河西亦称新大庆关。本朝乾隆三十八年设主簿驻此”。

  • 双福场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东北双福镇。《清史稿·唐友耕传》:咸丰十年(1860),镇压李永和蓝大顺义军,“战峨眉索桥,破贼双福场”。即此。

  • 金笼山

    在今广东海丰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 金笼山在 “县东南十里。山腰有泉甘洁,土人呼为圣泉。《志》 云: 此为小金笼山”。

  • 古格王国遗址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五代唐同光元年(923)藏王后裔尼玛衮逃至阿里札布让、托林一带,为阿里王。其幼子德尊衮于北宋初年据象雄,建古格王国。直到公元1630年阿里僧俗人民暴动,推翻了古格王朝统治。古格王国遗

  • 杨官屯

    即今山东高唐县东南杨屯乡。《清一统志·东昌府一》:杨官屯桥“在高唐州东二十五里,跨通济河。每夏秋水涨作筏以济”。

  • 扒沙城

    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方舆纪要》卷63庄浪卫:扒沙城“在卫西北一百里。又西北去凉州二百五十里。正统中,以其地为控御之要,议建城调靖边中所于此”。